「羊」滿為患,牦牛毛將成 Cashmere 取代品

A+A-

在遼闊積雪的蒙古農村,遊牧民族的其中一項日常工作,就是梳理高原牦牛濃密的毛髮。按一般做法,他們都會扔掉牦牛身上多餘的毛髮,皆因過去多年,牦牛毛幾乎都沒有經濟價值,不過,英國針織品牌 Tengri 的創辦人 Nancy Johnston 近年便嘗試跟當地人合作,說服他們將牦牛的毛髮保留下來,因為這有可能是讓他們擁有足夠收入,保持傳統生活方式的關鍵。

蒙古高原之上,最能賺錢的要數到蒙古山羊(Mongolian goat),而蒙古也是全球最大的羊絨(Cashmere,又稱「茄士咩」)供應國之一。隨著各國對這種保暖、柔軟的優質羊絨需求大增,蒙古山羊的數目也逐年攀升,由 1990 年的 500 萬隻,增加到 2009 年的 1,930 萬隻。為了供應充足的羊絨,蒙古陷入「羊」滿為患的局面,對自然生態構成一定破壞。Nancy Johnston 解釋:「這裡的動物數量已經超過了土地的負荷,牠們細小的腳會不斷踩傷脆弱的地面,而泥土根本不夠時間自行恢復。」除了受自然環境影響外,她直指:「結果就導致蒙古有 90% 的土地都面臨著永久沙漠化的風險。」

Nancy Johnston 提出其中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就是減少從蒙古山羊身上獲取羊絨,轉而利用聚居在蒙古西部杭愛Khangai)的野生牦牛(Yak)。牦牛毛製成的衣料其實不遜色於蒙古山羊,而且,牠們在草原上的移動方式比較緩慢,既可以讓牧民家庭繼續過去的遊牧生活,亦有助保護蒙古的天然景觀。Nancy Johnston 表示,雖然牦牛毛的衣料跟高價羊絨一樣溫暖而柔軟,但外界從來沒興趣採用牦牛毛,行內幾乎沒任何需求量,不過,這與毛髮纖維的質地無關,最主要原因,是人們先入為主,覺得牦牛毛不高級,本身並不值錢。

長期與 Tengri 合作的蘇格蘭針織廠 House of Cheviot,其紡織技術員 Robin Deas 就形容,牦牛毛之所以不受重視,問題出自牠的名字 Yak 不好聽。「這是一個很簡單、只有 3 個字母的單詞,當然可以用其他名字來稱呼牠,而且牠的毛質相當優秀。」他又解釋道:「這種野生小動物十分頑強,牠們需要在溫差極大的環境中生存,而毛髮確實極之舒適。它值得被視為一種更名貴的物料。」

羊絨頸巾。

「我也必須在市場上為它建立一個最高的價值,尤其是我不願意在供應鏈的源頭,剝削那些人的生活。」Nancy Johnston 如是說。過去多年,她一直鼓勵牧民們從收集羊絨轉型至收集牦牛毛,而她創立的品牌 Tengri 不僅帶頭採購牦牛毛,亦跟 4,500 個蒙古家庭合作,支付更優厚的回報,期望從牧民到裁縫,整個供應鏈上都能公平分享(fairshare)利潤。她補充道:「儘管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牦牛毛),但重要的是,要讓顧客明白這是公平交易的價格。」

而事實上,從蒙古將高級的牦牛毛引進英國還不到三年時間,Tengri 的牦牛毛衣料已進駐倫敦的裁縫街 Savile Row,當中還包括提供訂製服務的著名西裝店 Huntsman。有麝自然香,部分產品的價格,更高達 11,000 英鎊(若 11 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