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優等榮譽學位貶值了?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不少大學生都希望畢業證書上可以印上優等榮譽,證明自己幾年來所下的苦工,因而為此「追 hon」,也就是榮譽學士學位(Honours Degree)的等級。然而在美國,優等生這個名銜變得華而不實,因為已經不再稀有

現時大學的榮譽等級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英國大學制度,分一級、二級(再細分甲乙等)、三級和無榮譽(Pass);另一類則是許多歐美大學所用的拉丁文學位榮譽,分為最優等(Summa Cum Laude)、極優等(Magna Cum Laude)和優等(Cum Laude),普遍大學只要求學生得到一定平均積點(GPA),便可以取得相應的榮譽等級。

不同大學取得榮譽等級的門檻都不一樣。佛蒙特州明德大學要求學生 GPA 滿 3.4 即可,獲得榮譽學士學位的人數逐年增加至今年過半數,該校副教務長 Jeff Cason 說:「是時候要改變我們學校的合格資格了。」麻省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需要學生有 3.6 以上的 GPA 才可以有優等榮譽稱號,然而今年也有 41% 的學生達到水準,相比起 10 年前,只有約 3 分之 1 的學生能取得如此佳績。

理海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南加州大學亦有近半學生取得優等以上榮譽。10 年間,理海大學取得各榮譽等級的學生從 39% 增加到 44%,南加州大學則是由 32% 上升至 44%。有些大學的優等生數量更是數量驚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由 10 前的 46% 增至今年 59%。主修公共衛生的 Rushabh Doshi 是今年優等生名單的其中一員,正當他為自己的優異成績感到驕傲時,他發現這名單長 4 頁紙:「這(榮譽)不怎麼有分量。」

哈佛大學因為 2001 年有 91% 的學生都是以優等生畢業,而被「波士頓環球報」聚焦報道,其後修改了篩選程序。 圖片來源:路透社

部分學校會限制榮譽學士學位的數量,哈佛大學現今限制只有 60% 的學生可以得到榮譽稱號,哥倫比亞大學則將之限制為 25%。但鑑於不少大學大方地發放稱號給學生,有些本來較嚴格的學校也只得隨之放寬。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在 2010 年只發給 16% 的學生,但發現他們的畢業生因此輸給其他大學,而放寬到 25%;喬治城大學自 2017 年起,根據學生的相對表現來發放,而不再要求固定 GPA,自此得到榮譽等級的學生從過半數減至 4 分之 1 人。

史丹福大學「軒尼斯爵士學者計劃」(Knight-Hennessy Scholars)今年從 50 處不同地方收到 3,601 個申請。招生負責人 Derrick Bolton 表示,負責審視申請者的人雖會留意學位榮譽,但不會詳談。他們想要的是在學術範疇上不斷自我調整的學生,即便只有 B grade 也不會影響到被錄取的機會。Bolton 說:「拉丁文的學位榮譽是一個信號,但到處都有雜音。」他指的是不同學校都有不同計算榮譽等級的制度。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育學院院長 Richard Arum 說:「把整個學分門檻調低,只會令學生覺得即使自己付出很少,仍可以有相當可觀的學分。」杜克大學的教授 Stuart Rojstaczer 近年研究學分膨脹的問題,他說:「(GPA)4.0 確實有其重要意義,證明該學生確是好的;但 3.7?不成。只是其他大學俯拾皆是的普通學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