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紋情意結:征服者、萬人迷到淫娃毒婦的想像

A+A-

城市之中,真正捉摸過獵豹的人不多,有的可能是滿街的豹紋著物。從風塵女子、夜蒲潮人到天王巨星,在不同國家、文化以至不同消費族群,都無法對豹紋的出沒視而不見。有人對一身豹紋打扮情有獨鍾,有人則嗤之以鼻,極度抗拒。

Jo Weldon 新作「狂熱:豹紋的歷史(Fierce: The History of Leopard Print)」。

這種奇特的愛恨交集現象,還有人類和豹之間似遠還近的連繫,吸引了美國舞蹈家兼作家 Jo Weldon 的興趣,尤其是豹紋情意結在當代往往會被聯想到女性誘惑,跟她的表演生涯有著密切關係。在新作「狂熱:豹紋的歷史Fierce: The History of Leopard Print)」中,Jo Weldon 嘗試 30 年來對豹紋的研究歸納和整理,描述了豹紋圖案的起源、演變,及時至今日作為一種時尚元素,它對個人形象的建構。 

美國歌姬 Eartha Kitt 是其中一位最愛豹紋打扮的女明星,在其經典的黑白照片中,從頭到腳一身豹紋,性感的連身裙、奢華的大衣,還用手掌按著一頭被馴服的獵豹,她的表情自信十足,並充滿征服感。Jo Weldon 在訪問中表示:「Eartha Kitt 是我的啟蒙,自小我就對她非常著迷。」她形容,豹紋的穿著讓她看來容光煥發:「那是一個強悍的身影,但同時,她又是個真正的女人。對我來說,這身打扮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長久以來,獵豹都被視為性情凶猛、適應力極強的動物。人類對此有著一種相當原始的連結。」據 Jo Weldon 的說法,豹類以至一些貓科動物的圖案,幾百年來都被人類用來彰顯穿著者的力量、獨立意志和自信心。換言之,豹紋情意結的源頭,猶如一頂權力的冠冕。在歷史上,最為明顯的是女性借助獵豹形象展露她們對權力的掌握,確立其女強人、征服者的身份。早在今日被數以萬人前呼後擁的國際歌星和荷里活演員之前,埃及女神 Seshat 在流傳下來的雕刻和畫像中,就已經身披豹皮。而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長居崑崙聖域的西王母,跟今日的女神想像完全不同,她亦在典籍中被描述為擁有虎牙豹尾的非凡之軀。

豹紋裝束所連結的身份象徵,隨後屢遭扭轉,Jo Weldon 提到:「在 18 19 世紀,身穿豹紋皮草或衣服,是炫耀財富和社會地位的做法。」然而,到了 20 世紀,隨著工業發展,布料和成衣已能大量生產,現代城市進入了時裝革命的世代:「印花技術開始普及,繼而成為主流,也為個人衣著賦予了摩登價值。」

從原始圖騰想像,到摩登時代的衣著潮流,豹紋的符號意義一度經歷大起大跌。首先,隨著時裝平民化,豹紋印花也失去了炫富的價值,變成低俗、輕浮、土氣和危險的象徵,往往被聯想到是那些半紅不黑的小明星所穿著的廉價服裝。

與此同時,一直與豹紋衣著息息相關的女性形象,也在流行文化中轉向負面,於大多數情況下帶有貶義,例如成為電影鏡頭下信手拈來的毒舌、膚淺和淫蕩女性的刻板想像。如 Jo Weldon 書中所指,穿豹紋的女性,往往就跟花瓶人妻、壞母親和致命尤物扯上關係。

豹紋設計獲得不少潮流達人鍾愛,包括時尚雜誌 VOGUE 主編 Anna Wintour。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不過,在它逐步走向廉價和俗化的同時,豹紋設計又在潮流輪迴中受到高端時尚品牌的鍾愛。在 1947 年的時裝展上,Christian Dior 就被譽為第一個棄用皮草並將豹紋印花用在時裝天橋上的設計師。多年以來,作為時尚指標的萬人迷女星,如 Josephine BakerElizabeth Taylor 以至近年的 Beyoncé 甚至 VOGUE 的主編 Anna Wintour,都會相當頻繁地公開穿著這種擁有幾千年文化歷史的原始圖案。時裝界的季起季落之間,時尚雜誌總會不間斷地替 BalmainArmaniCavalli Givenchy 等奢侈品牌歌頌豹紋熱潮的一再回歸。

經歷數十年的雅俗起跌,Jo Weldon 認為,豹紋印花的應用之所以能夠朝著如此不同面向開展,「就因為它提供了開放的詮釋空間。你可以視之為『自然』,它有別於那些大膽搶眼的顏色,但它卻可以讓你在人群中完全突出。」

人們被豹紋所牽動的獨特感覺,或可以追溯到對獵豹本身的想像:「我們渴望得到牠,但又懼怕牠,而我們發現,牠有著不可抵抗的魅力,但牠同時非常危險。」Jo Weldon 補充道:「而且,貓科動物總讓人想起夜間活動和挑逗的意味,這種聯想會附加在穿著它的女性身上。」

畢竟人類就是情感複雜的動物,與豹紋的連繫,無論任何形式或迥異的聯想,譬如精緻、奢侈、反叛、性感,都是豹紋所盛載的意義之一。「愛它如命還是恨之入骨,其實都反映了你無法忽視它的存在。這就是為甚麼它在主流文化中能夠歷久不衰,永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