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美軍珍珠港的戰利品

A+A-
1944 年,美軍擺放一個日本人的頭骨作裝飾。 圖片來源:Historical Archives/Facebook

在二次世界大戰的若干年後,一具具陣亡於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的日軍骨骸,相繼被送回日本安葬。可是,超過一半送回日本的屍體都沒有頭部的。

經過追查後發現,這些消失了的頭顱是被當時負責殺他們的美軍割下,成為戰利品。在割下之後,這些頭顱都會拿去煲,以去掉軟組織,留下乾淨的頭骨。

這些戰爭紀念品並不只是用來自己欣賞,他們會把這些頭骨郵寄送給自己心愛的人。有些士兵更會用來作為軍營裡的擺設,甚至用作裝飾指示牌。

最終美軍禁止把這些「戰利紀念品」帶離軍營。根據「日內瓦公約(1929 Geneva Convention)」,此等行為屬犯法。話雖如此,這種行為依然持續了整個打仗時期。

割下敵軍陣亡士兵頭部作為紀念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美國人普遍認為,日本人不是與他們相等的人類。美國當時的媒體會以「黃種人(yellow men)」稱呼他們,並覺得他們不及美國人般聰明。最後,由於珍珠港之役,反日情緒更為嚴重。

美國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參與戰爭,直到日軍偷襲珍珠港一事後,更覺得日本人是骨子裡的惡魔。亦因為這些內在的潛意識,令到參與戰爭中的美國人,都本著為國復仇的心態去處理甚至剷除日本士兵。正因為他們認為日本人缺乏人性,因此覺得割下敵軍的頭顱作為紀念品也是合適的。

雖然以頭顱作為紀念品的做法比較常見,甚至是士兵們較為喜愛的做法,但不等於戰死的日軍其他身體部位就能倖免,包括:手臂骨、牙齒、耳朵及鼻等都是常被取用的「材料」,加工後製成首飾及煙灰缸等擺設。

在戰況最激烈之際,美國的代表把日本士兵的手臂骨製成開信刀,送給當時的羅斯福總統。這份禮物燃起了日本的一股反美情緒,羅斯福總統最後下令必須將這塊骨頭送回日本妥善安葬,風波才正式平息。而在戰爭過後,部分作為紀念品的頭顱及製成品都相繼送回日本。直到最近的 10 年,這些頭顱及其主人終於差不多全部可以安息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