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億萬少年」遇上「瘋狂土豪」時

A+A-
電影「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劇照。

這兩部即將上映的荷里活電影,儘管不是對撼作品,然而,爬梳美國歷史脈絡,當「億萬少年」遇上「瘋狂土豪」,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由「寶貝神車手(Baby Driver)」和「皇家特工(Kingsman)」兩位荷里活少年男神 Ansel Elgort 和 Taron Egerton 主演的「華爾街狼群(Billionaire Boys Club)」,故事改編自 80 年代洛杉磯真人真事,講述兩名年輕的商界奇才 Joe Hunt 和 Dean Karny 如何巴結一群哈佛男子學校校友,並成立了以商界富二代為骨幹的「億萬少年俱樂部」,憑著他們在上流社會的人脈與人氣,暗中進行層壓式推銷,少年得志,橫行華爾街。

電影「華爾街狼群(Billionaire Boys Club)」劇照。

「華爾街狼群」在 30 年後重現當時典型的白人「高富帥」神話,無疑致敬了上世紀末的華麗。

至於同期上映的另一部荷里活電影「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由美籍華人導演朱浩偉(Jon Chu)操刀。故事改編自新加坡裔美國作家關凱文的同名小說,講述新加坡「超豪男友」從美國帶著他的華裔女友返回新加坡參加婚禮,女友這才大開眼界見識到這群比上帝還要有錢的「瘋狂亞裔土豪」是如何揮金如土。電影以喜劇手法,諷刺當下美國亞裔新富二代所過著的跑車豪宅式奢侈生活,但從「億萬少年」到「瘋狂土豪」的今日,又正好道出了這 30 年來,風水輪流轉,全球經濟大局的改變。

當然,更讓荷里活電影業和全球媒體關注的是,「我的超豪男友」於戲外亦可能標誌著美國社會及荷里活電影生態的一些轉變。

「我的超豪男友」將是荷里活過去 25 年來首部由全亞裔演員演出的作品

土豪故事的背後,反而有個熱血故事。跟「華爾街狼群」相反,「我的超豪男友」沒有影帝坐鎮,亦沒有像 Ansel Elgort 和 Taron Egerton 等保證票房數字的知名巨星,但這部擁有亞洲血統,意味著在海外市場將大收奇效的電影,從一開始就獲得美國片商的高度關注。

早在兩年前,當華納(Warner Bros.)答應擔任電影發行後,該片不久就獲得荷里活頭號敵人 Netflix 開出天價收購 —— 包括關凱文和朱浩偉,整個製作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可獲得 7 位數字美元片酬。回覆 Hollywoodreporter 訪問時,關凱文笑言:「當時我可以感覺到,每位律師都在搖頭。」因為他們拒絕了 Netflix 的慷慨提議。

「我的超豪男友」劇照。

時至今日,電影人都無可否認 Netflix 的全球影響力和龐大資源,「但 Jon(朱浩偉)和我有一個目標,我們想要傳統電影的體驗,而不是觀眾在電視機前按一下掣。」關凱文說,最終他們只用了 15 分鐘就決定婉拒 Netflix。該片監制 Nina Jacobson 亦表示,答應 Netflix 的交易意味著電影只會上線,不會上映,因此不會有公開上映紀錄。「你可以看看『訪.嚇(Get Out)』,也可以看看『黑豹(Black Panther)』,電影的成功,將會改變業界的經濟生態。」

於是,比「瘋狂土豪」還要瘋狂,一個勇氣很大,風險更大的決定:「我的超豪男友」將會排期在全美國的院線上映。儘管有人認為他們太自信,高估市場反應,朱浩偉坦言:「很慶幸我們能夠作出這個別人沒機會作出的決定,拒絕一張大支票,然後(在票房上)擲骰仔,看看有多少人願意花錢入場。」

「本來可以搬去某個小島,不需要再捱世界了。」關凱文打趣說,據說拒絕了 Netflix 後,他和朱浩偉相擁而哭。為了重塑荷里活的佈局,他們放棄了一個成為「瘋狂亞裔土豪」的機會。

「我的超豪男友」劇照。

從 1993 年至今,25 年來荷里活都不曾有過一部全亞裔演員擔綱的電影上映。而且,這次跟過去備受奧斯卡賞識的外語片,譬如 2000 年的「臥虎藏龍」和 2005 年的「藝妓回憶錄」亦有所不同,今日上映的「我的超豪男友」,正是一個關於今日亞裔美國人的故事。

同樣地,對今日的美國或全球觀眾來說,荷里活製作的傳統電影早已萎靡,各大電影公司和監製都在尋找一部能創造票房佳績的亞裔血統作品。由於關凱文的原著小說相當暢銷,也為改編電影打下一支強心針。據關凱文所指,第一個跟他接洽的人其實是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的前妻鄧文迪。但最終錯過了時機,交易告吹,部分原因是當時她和梅鐸正準備離婚。其後接洽關凱文的片商漸多:「我曾經試過一天內見了 6 名製片人,就像選美一樣。」而且,他當時不曾想過要成就 25 年來的荷里活創舉,更大程度只是商業操作下的巧合。他形容,在製片人眼中,訊息相當明確,就是人民幣。「他們想打入中國市場,而我的作品,像是一部會在全球和中國出現商機的電影 —— 恰好全部都是亞洲演員。」

到了 2016 年,劇本已備,電影尚欠一名導演。Nina Jacobson 見過幾位擁有亞裔血統的導演候選人,其中一個就是剛拍完系列作「非常盜 2(Now You See Me 2)」的朱浩偉,一個既熟悉荷里活片場運作,而執導過的各類商業片都有可觀票房的亞裔導演。另一方面,當時開始有人抨擊荷里活電影文化過時,例如太偏重白人、對亞洲描述不足。電影風氣正在轉變之中,而朱浩偉在過去的作品亦未曾探討過自己的華裔身份:「那時我在想,自己應該有能力做些事情,但故事是甚麼呢?」一部諷刺當代華裔美國人的電影,正好在紙醉金迷的鋪陳中,在戲裡戲外展露出它的時代價值。

電影「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劇照。

而更為意味深遠的是,在 25 年前,上一部全亞裔演員演出的荷里活電影,正是 1993 年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故事主題圍繞幾位在美國生活的華裔移民及他們的下一代,在家庭和社會上所受到的衝擊。或者,當年難以想像的是,這些華裔美國人經歷過離鄉傷痛後,最終落地生根,而他們的下一代,卻成為新興的「億萬少年」富二代。而他們的故事,更可能成為荷里活賴以打入中國市場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