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間堂 風神與雷神換位站

A+A-
日下部金兵衛攝於 1880 年左右的木造千手觀音坐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京都市東山區的三十三間堂於 7 月 31 日公佈更改神像的位置,是次改動包括對調風神像與雷神像的位置、以及更改觀音二十八部眾像的部分名稱及站立配置,對上一次更改神像位置已經是 1934 年的維修,相隔 84 年。

負責三十三間堂管理事務的是天台宗妙法院,其門主杉谷義純表示:「無法斷言目前為止的配置是錯誤,因為過去基於火災或修理等原因,亦曾多次改動位置。」三十三間堂稱是次改動是參考學者意見後作出的決定,認為即使不能完全肯定正確,亦更接近後白河上皇於平安末期建堂時的模樣。

20 世紀初,三十三間堂內風神(左)與雷神(右)的樣子。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三十三間堂創建於 12 世紀中期,現存的建築是 13 世紀因火災燒毀後重建的結構。其著名的地方有二,首先是中間 3 米高的觀音座像,加上左右展開各 500 尊的觀音立像,合共 1,001 尊觀音像的壯觀場景。其次是放置於一頭一尾的雷神像及風神像,以及前方一列二十八部眾像。堂內的神像面向正面、一字橫向排開,參拜者由右邊進入,經過眾神像的前方,然後於左方離開。風神與雷神像造於鐮倉時代,是三十三間堂中最有歷史的神像,同時亦是日本國內現存最古老的風神與雷神像。由本堂自身、到堂內所有的神像,都已經登錄成日本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產。

這次的更改主要是將原本放在近入口的雷神像,與放在最後風神像的位置對調,其次是將二十八部眾由「四天王式」,更改為功德天等創建時的配置。而大家最關心的的風神及雷神像,目前的配置是參考了繪於 17 世紀前期江戶寛永年間,俵屋宗達的「風神雷神圖屏風」,圖中將風神與雷神分別畫於左右兩邊。此屏風的構圖風格對後世深遠,往後琳派等的畫家在繪畫風神雷神時,都有參考模仿俵屋宗達的筆法。

已登錄為國寶的俵屋宗達「風神雷神圖」。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莫高窟第 249 窟的壁畫(部分),中間為阿修羅像,左邊的是雷公,右邊的則是風伯。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基於傳統五行方位和顏色,東屬木而色青,西屬金而色白,於是可以理解為何是左青龍右白虎。然而俵屋宗達的「風神雷神圖屏風」中,白色的雷神繪於左邊,而青色的風神繪於右邊,與五行方位對不上。如果再追溯佛教藝術的歷史傳統,繪於 6 世紀的敦煌莫高窟(第 249 窟)的壁畫中,風神處於右上角,而雷神則於左上角,與「風神雷神圖屏風」也正好相反。所以日本學術界一直有意見說俵屋宗達是畫錯了,或者純粹基於作畫平衡的美學考慮,故意將神明的位置逆轉。所以風神與雷神像的對調,某程度上的確更合適歷史及宗教的原則。

由於三十三間堂的歷史地位,以及神像們本身的獨特意義,日本不少寺廟都參考了其二十八部眾像的名稱和配置,以及風神雷神的位置,就連觀光熱點清水寺亦是其中之一。今次三十三間堂的神像大改位,有機會牽一髮動全身,波及日本全國的大小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