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的 ICQ 到今日的 Tinder,各種網上交友及約會軟件,猶如一扇奇特的窗口,協助用家跳出現實人際圈子,尋找未知的情感對象。不過,近日有研究報告提到,參與網上約會的男性和女性,他們的年齡與慾望程度落差極大,即可以這樣理解,最樂此不疲地玩網上交友軟件的用家,分別是 18 歲的年輕少女,以及 50 歲的中年男子。
據學術期刊 Science Advances 的一項最新調查,社會學家 Elizabeth E. Bruch 和 M. E. J. Newman 從一個擁有 20 萬用戶的不開名免費網上約會平台上,調查了波士頓、紐約、西雅圖和芝加哥 4 個城市的異性戀者,探討他們對網上約會的慾望,及用來吸引異性的策略。
調查指出,不同城市的用家對結識對象的條件和手法近乎一致,不外乎是考慮到外表、教育程度和年齡等因素,而調情訊息不宜過長,最好介乎 40 到 50 個字。然而,兩性的年齡與欲望程度關係呈現相反的弧線,男女用家對網上交友的興趣,存在明顯的分歧。
在這些約會平台上,愈年輕的女性愈表現得頻密和積極,她們處於慾望巔峰的平均年紀是 18 歲,然後,便會隨著年齡持續降低。相對而言,男性的慾望反而會一直增加,到 50 歲才是頂點,然後開始下跌。
負責這項研究的密芝根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Elizabeth E. Bruch 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女性年齡層的變化,讓我們頗為意外。這不但因為在 18 歲到 65 歲都在持續下滑,而且跌幅明顯。」
不過,「紐約時報」認為這未必是異常現象,另一網上約會平台 OkCupid 於 2010 年分享的用家數據,或可互為印證。當時,OkCupid 於網站發文提到:「三十多歲的男性,花費在收發訊息的時間之多,幾乎跟他們的約會對象 —— 那些年輕女性一樣。」男性用家大部分都會隨著年齡的上升,更刻意鎖定年輕或相對自己年輕的女性,並且以自身年齡為可以接受的上限。而 OkCupid 的結論是:「男性必然會鎖定年輕對象,這是網上約會平台遭扭曲的原因。」
如今會在平台上跟年輕女性用家頻密來往的,不難理解,最有可能就是那些年屆 50 歲的中年男性。專注於科技和人際關係的心理學家 Michelle Drouin 提到,原因除了關乎男性對於年輕肉體的興趣,又或者,在進化理論的層面,年輕總是跟生育能力掛鈎,並成為最大的吸引力。
但女性之所以年紀愈大,愈無意接觸網上交友平台,Drouin 認為,教育程度不但是挑選約會對象的考慮因素,也是造成兩性慾望差異的一大原因。她指,男性教育程度愈高,對結識異性的慾望愈大,但女性這股慾望的爬升程度,一般在大學時期已經到頂,畢業之後,大多只會減少。她指出,現在攻讀大學學位的女性比男性更多,某程度上對照了這個新的社會趨勢:「高學歷的女性會傾向花更多時間於尋找工作上的成就感,減少了從感情關係和家人中得到滿足。」
另一方面,參與網上約會的用家,一般都自視太高。他們通常都只會對符合意願的相近目標發送訊息,不合心意的對象,則從來不願接觸。是次研究還有一大發現,就是無論男女用家,都會選擇跟吸引力超過自己 25% 的對象來往,試圖高攀一些不屬自己範圍的人。簡單來說,就是他們將交往標準訂得太高。
「對這些人發訊息,其實就好像在拉斯維加斯玩老虎機。」Drouin 形容:「手頭上付出很少,但結果都有可能獲得很多。所以,為何不試一試,或者會贏大錢呢?」她說,這偏好只能反映人們的願望,但多數並不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的。
如專欄作者 Stephen Johnson 形容,對大多數用家來說,網上交友是「期望開展一段感情、尋找一夜情、被拒絕兼且遇到尷尬事情」以上三種情感的結合。但即使吉凶難料,有著太多未知數和情財陷阱,還是有人抱著賭一把運氣的心態,樂此不疲。
譬如當真以為跟你訊息傳情的人是「哈里王子」,墮入騙案而不察覺。目標太高,過分自信,無疑也是情場賭徒的一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