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對虛擬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沒有深入研究,但近年炒賣比特幣(Bitcoin)的消息從未間斷,對其最大印象,恐怕離不開價格波幅的急劇上落。面世多時,比特幣最弔詭之處,亦正正在於炒賣風潮之中,趨之若鶩的投資者可能都沒真正用過這種虛擬貨幣。它是賺錢神話,旁門左道或是世紀騙局,在今日的後比特幣時代,有人仍囤積居奇,冀望能再實現黃金夢。但同時,當比特幣成為投機分子的博奕工具,對於虛擬加密貨幣的真正發展前景,其意義或已喪失和脫軌,人們亦不表樂觀。
比特幣近年的升跌幅度,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今年 8 月,每枚比特幣的價格滑落至約莫 6,400 美元水平,相對去年 12 月所創下的歷史巔峰近 20,000 美元,回吐超過 6 成。然而,兩年之前的 2016 年 8 月,比特幣的價格剛從 750 美元「高位」暴瀉,在 550 美元水平觸底反彈,到 2017 年初才升穿 1,000 美元大關。
至今難以評估有多少人在比特幣交易中虧蝕,及涉額多少。因為投資者的處境普遍兩極,如果你在去年下半年前入市比特幣,賬面多數仍有可觀賺幅。在過去 9 個月跟風入市的新投資者,則幾乎無一倖免,必然損手。
觀乎市場氛圍,正如「紐約時報」引述前銀行家 Alex Kruger 所言,市場對比特幣已一面倒變得消極:「現在普遍會聽到的,都是朋友買比特幣之後如何蝕錢。」
曾投資虛擬貨幣市場的 Alex Kruger 坦言:「不理性的飆漲,最終只會導致它難以沽售及發展遲緩。」過去多年,以比特幣為主的虛擬加密貨幣市場,在亢奮和蕭條之間起跌無常,屢次循環。儘管跌完有望回升,不少投資者仍待價而沽。人們如何看待虛擬貨幣這項技術的應用,亦因此深受影響,難以復原。
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投資失利的人,不少本身對比特幣或虛擬貨幣認識不深。尤其在日本和韓國地區,於過去一年的比特幣貶值之中,損失特別嚴重。在這之前,兩國的虛擬貨幣交易其實不多,是相對新鮮的概念,導致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在沒戒心之下貿然開始炒賣。以住在首爾郊區的 45 歲教師金賢貞(Kim Hyon-jeong,音譯)為例,去年秋天,比特幣水漲船高之時,她就用盡銀行戶口、保險儲蓄和 25,000 美元貸款,購入大約 1 億韓圜(約 9 萬美元)。
據她憶述:「我曾認為,對於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勞動人口來說,虛擬貨幣是唯一的出路。我以為它可以讓我和家人擺脫困境,生活得更好,但事實證明,完全是另一回事。」
「紐約時報」形容:「過去一年,投身數碼代幣(digital tokens)的普通人士數量激增,他們似乎都會在往後一段長時間將加密貨幣連結到金融風暴。」誠然,眾多貿然傾盡身家購買比特幣的人,都視之為一夜致富的捷徑。他們從不知道,或忘記了這些虛擬貨幣本身並非價格急升急跌的投機工具,其最初開發目的,是嘗試為新一代軟件建立網絡支付機制。
使虛擬貨幣變質,讓不少初期投資者憤慨的一大因素,是在虛擬貨幣創始階段那些聲稱正在開發支援虛擬貨幣交易的公司,最終幾乎沒有一家能兌現承諾,開發出具實用價值的軟件。有人認為,比特幣的弊病在於難以監管,易遭黑客入侵,但在虛擬貨幣的本質上,它的致命傷更難解決。現時約有超過 1,500 種虛擬貨幣,並有約 190 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數量之多與技術應用完全脫鈎。它們除了被投機者借道作為炒賣工具,普遍都不具實際用途。有部分甚至被揭破本身就是徹頭徹尾的一場騙局。
到了後比特幣時代,不少開發者都想建立一套足以超越比特幣,更為穩定和保障用家的虛擬貨幣。愈來愈多初創公司發展名為穩定幣(stablecoins)的替代品。穩定幣的特性是跟美元、英鎊或日元等傳統法定貨幣掛鈎,目的是減少市場大幅波動,從而增加用家信心。
總部位於香港的 Tether 就是其中一例,公司將價值約 27 億美元的法定貨幣,轉換成同名的數碼代幣,儘管真確性仍有質疑,但 Tether 聲稱,每枚代幣都有銀行儲存帳戶的資金作支援。
同樣地,虛擬加密金融公司 Circle 正推出一款名為 USD Coin 的新代幣。據公司行政總裁 Jeremy Allaire 解釋:「你可以想像成一枚美元代幣,它能夠在虛擬網絡上使用,或者透過智能合約支付股息,而你隨時都能換回法定貨幣。」USD Coin 將運行於虛擬加密貨幣平台以太坊(Ethereum),並由一個稱為 Centre 的開放平台監管,並希望 Center 能成為其他穩定幣運營商的主要平台。
「虛擬加密代表著互聯網的下一代基礎。它將允許資金瞬間在全球移動,而且免費。但同時它具有約束力、可驗證的合同,讓任何人都可以一起做生意。」Jeremy Allaire 說。
「我們將看到更多企業使用虛擬貨幣來增加收入,而最終國家銀行都會這樣做。」對虛擬貨幣的前景,Jeremy Allaire 想當然信心十足,
然而,經過了比特幣的洗禮甚至啟蒙,早就嚇怕不少投資者,而實際用家對虛擬貨幣的信心,亦可想而知。過去多年,比黃金矜貴的比特幣,其實從未真正發揮過作為虛擬貨幣的功能。脫離了技術理論和市場理性的比特幣,卻成功讓普羅大眾對虛擬貨幣產生了歧義和成見,要創造下一套更流行和認受性高的虛擬貨幣,留待開發者解決的難題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