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網絡語解放情感表達力

A+A-
中文情緒字詞相對單調;圖為 2015 年香港公立醫院醫生靜坐「怒」爭加薪。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一位著名的體育評論員曾經慨歎,工作挑戰之一是中文表達個人感受的語言不足,譬如進球或者撲空的時候,常常失語,除了「好球」、「精彩」、「漂亮」,「太可惜了」之外,無法表達更強烈的情緒。

如此一對比,確實令人覺得英文形容詞選擇豐富:正面的如 brilliant, wonderful, marvellous, splendid, excellent, stupendous;負面的,horrible, terrible, miserable, awful, dreadful, frightful, egregious, 總之手拿一本 Thesaurus 可以玩上半天。

如果和這位評論員有同感,就不難明白今天中文網絡流行語的「火星化」,網民自創的強烈情緒表達譬如「表演一個原地爆炸」,「光速升天」,「內心幾乎是崩潰的」,「獻出我的膝蓋」,「尖叫爆哭」,或者在前面在加上「旋轉/跳躍/窒息」之類的前綴,或者乾脆回歸最原始的「啊啊啊啊啊啊」(字數無限)。當然,這也導致使用髒話更為有必要了,如果不使用「臥槽」、「牛逼」、「沙雕」,就幾乎說不出話來。

中文的這個特點,根據日本歷史學家岡田英弘的解釋,原因在於中文的本質是一種市場貿易語言。在他的著作「中國文明的歷史」當中,他認為中文最大的不足,就是表達情緒(以及情感)的詞彙(vocabulary)受到阻礙。

表音文字譬如英文,或者日文這種採用漢字和表音文字混合的語言,有關表達情緒、感受的詞語都特別細膩而豐富;但中文是表意文字,根據他的研究,這是因為中文「自古以來」是四方部落(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混雜共用的語言,因此形成類似「洋涇濱語言」(pidgin language)的面貌,目的是便於市場貿易使用,因此語法非常簡單,名詞和動詞在形式上沒有區別,沒有前綴或後綴,只是一種依照慣例的文字排列組合。他更舉例,雅言的「雅」,夏朝的「夏」,商賈的「賈」,價格的「價」,以及市場交易經紀的「牙」行,這幾個字的發音幾乎如一。

既然是為了做買賣而言,哪裡有那麼多情感用語呢?表達情感的都是日常口語,因地而異,所以有「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之說,所謂的「雅言」,其實就是市場通用的語言。

因為便於使用,因此中文很早就成熟,通用語高度發達,但代價是口語的發展被壓抑,妨礙了中文表達情緒和感受的詞彙發展,再加上方塊漢字本身不適合抽象表達,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中國人幾乎不可能自由表達情感」,「連『紅樓夢』這樣的小說,當中也幾乎看不到表現情感的文字,從頭到尾都是描寫具體的事物和行動」。

難怪在形容情感,個人喜惡的時候,使用中文都有點吃力,層次變化很少,要麼「好極了」,要麼「壞透了」,譬如 aghast, appalled, horrified, dismayed,都可以用「震驚」來概括。甚麼心花怒放,興高采烈,臨表涕零,心如刀絞,五內俱焚,九死不悔,刻骨銘心,夜不成寐等形容詞,都是高度提煉出來的組合,很難準確又充分表達情感,實在詞窮的話,只能借用既有的詩句,因而加重了陳腔濫調的增生。

如此說來,網絡語的流行,非常有必要,不但吸收了方言,還解放了情感表達的束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