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烏蘭巴托 ——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A+A-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 圖片來源:路透社

蒙古首都兼最大城市烏蘭巴托,現有超過 130 萬人定居,佔全國約 300 萬人口近 45%。然而,隨著人口不斷從郊外湧入首都,烏蘭巴托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甚至超越北京等以空氣污染著名的城市。人們現時呼籲推動農村現代化,令人得以離開城市,回歸草原。

76 歲的 Darii Garam 在十多年前,為了讓孩子可以上學、將來毋需只當牧民,特意搬到烏蘭巴托居住。但城市現化代的生活,亦帶來代價。即使 Darii 住在首都邊陲的蒙古包區(Ger district),亦要面對污染問題。每到冬天,此處多達 22 萬戶的蒙古包家庭,會焚燒煤炭取暖,假如無法負擔煤炭價格,或會用廢棄輪胎及其他廢料取代。

當地空氣污染的恐怖程度,已令兩人並肩卻無法對望,醫院每逢冬天則擠滿求診的孩子。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年初的報告顯示,烏蘭巴托的懸浮粒子濃度達到每立方米 3,320 微克,超出世界衛生組織訂立的安全水平 133 倍。

「當你打開門,即使只是一秒鐘,家中已充滿煙霧,連衣服也充斥著外面的煙味。」談到住在烏蘭巴托的日子,Darii 的回答亦顯得失望:「本來想為孩子爭取更多,但空氣問題卻令人望而生畏。以前從來未見過這種程度的污染,烏蘭巴托的食物、污染都十分糟糕。」

烏蘭巴托市內一個巴士站前。 圖片來源:路透社

過去,不少村落人口像 Darii 一樣,進入首都追求美好生活。前建設及城市發展部部長 Erdeneburen Ravjikh 表示:「人們搬到烏蘭巴托,主要是生活質素使然,如供暖、供水系統及廁所。」設計上只能容納 50 萬人的城市,如今人口竟超出兩倍。2004 年,有 7 萬人從村落遷移到首都,此後,每年亦有多達 45,000 人湧進。不過,估計有 75 萬人住在非正式、沒有供暖系統的蒙古包區。有地方官員表示,蒙古包區產出的廢氣,佔首都空氣污染的 8 成。

去年,政府頒佈禁令,阻止鄉村人口移居首都,現時更延長禁令至 2020 年。但 Erdeneburen 認為,消除城鄉生活水平的差距,令進入首都的人願意返回故地,才能真正解決污染問題。「要對抗空氣污染,我們需要發展鄉村,令生活變得更美好,吸引人們留下來。」Erdeneburen 出生於國家南部,位於戈壁沙漠中的古爾班賽汗(Gurvansaikhan),當地經過 4 年的籌備建設,已向現代化踏前一步。如今古爾班賽汗鋪設的道路及太陽能路燈貫穿整個城鎮,中央供暖系統惠及所有居民,污水處理廠亦投入服務。

假如全國各地成功推動現代化,無疑能吸引國民離開烏煙瘴氣的首都。不過,去年烏蘭巴托的失業率為 8.7%,鄉村卻為 10.7%。政府仍要思考如何提升鄉村地區的就業機會,才能說服國民重新遷移。32 歲的 Zolzaya Amgalan 與丈夫子女一家四口,迄今於首都定居 3 年。她 1 歲的兒子確診佝僂病,醫生建議回到村落休養。她表示:「兩地環境明顯有別,村子的空氣食物,一切都對孩子們有好處。」雖然想走,但搬回舊地,卻同時打擊生計:「如果鄉村有更多的發展,我們當然會採取行動。每個人都想搬家。」

負責綠色發展的烏蘭巴托副市長 Batbayasgalan Jantsan 透露,目前市、省至國家級官員,正制訂一項鼓勵國民從烏蘭巴托遷移到各省的措施。副市長提到,就業問題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地方。「在鄉村創造就業非常重要,國民想要工作。他們會說:『我想回家,但我需要一份工作。』」但烏蘭巴托佔全國一半以上的生產總值,即使污染嚴重,討生活的難度卻比故鄉容易。人們回家的路,仍有待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