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快閃飲杯

A+A-
日本「立飲居酒屋」漸被一般餐廳提供的「快閃飲杯」取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日文中有個詞叫「ちょい飲み」,意思大概是在餐廳短時間中飲用酒類。這裡所指的餐廳不是酒吧或者居酒屋之類,本來就以售賣酒類為前提的店舖,而是真正的一般餐廳,如某些連鎖牛肉飯店、家庭餐廳、中華料理店等。上班族在收工回家的路途上,在路邊的餐廳中,以低廉的價格飲杯啤酒,可能順便吃個飯。一小時不到,起身就走。「ちょい飲み」翻譯成「快閃飲杯」應該頗合語境字義。

之前看新聞,看到有一段說日本的居酒屋愈來愈難做。OT 時間長、有假也不讓你請,但薪水卻沒有漲。上班族三五成群去飲酒的機會減少,相對下兩三個朋友私下短敘,甚至一人獨酌的機會增加。過去有裝修多菜式、坐得闊落舒服的大型居酒屋,漸漸被「立飲居酒屋(立ち飲み)」取代,而「立飲居酒屋」的市場又被一般餐廳提供的「快閃飲杯」分割了一大塊。

隨著經濟環境及工作文化的轉變,日本居酒屋經營愈趨困難。 圖片來源:路透社

日本經濟差,打工仔荷包緊,杯中物所費多少自然斤斤計較。性價比夠高的話,食物配套、甚至酒水質量都沒太在意,同樣價錢能多飲一杯就是好。看過最過分的是某連鎖餐廳的「30 分鐘酒水放題套餐」,網上文章推薦食法是:屁股碰到椅子之前先點一杯生啤,然後一口乾掉,接下來的 29 分鐘還可以吞下兩至三杯,最後才慢慢吃套餐的食物。原則上就是用盡 30 分鐘的時間,喝下最多的酒精。酒好不好喝?Who cares?「快閃飲杯」講究的只是在短時間內,以便宜的價錢,喝下最多的酒水,與香港人食自助餐的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要誤會,筆者想講的不是批評這種風氣。坐得舒舒服服地食飽飲醉,有誰不想?少子高齡化、職場制度的不合理、總體經濟衰退,這些問題無論如何逃避都無用,最終都反映在消費文化上。「快閃飲杯」在 2000 年代中期開始,於 2015 年左右興盛,間接反映了雷曼金融風暴後的災情。日本固有的職場系統慣性將公司經營的困難推落員工身上,結果過勞死不絕,「工作形式改革」永遠都只是口號。酒文化的改變只是其中一個徵兆,消費者沒有能力承擔過去的產品。曾經作為日本生活文化一環的居酒屋,在大經濟環境衰退與不思進取的體制下,逐步成為過去式。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