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味覺追憶故人 詹宏志談做菜與請客

A+A-

詹宏志是台灣文化界及商界的傳奇人物,在媒體、出版、電影以至網絡商務業界均可見到他的身影,而近年他更在開闢前半生從未踏足的領域:廚房。

在詹宏志近幾年的著作及其專欄文章中可知,他愈來愈多書寫「飲食」,也愈來愈多做菜請客。近日於香港文學館舉辦、由香港著名作家馬家輝主持的「味覺旅行與文字記憶」主題講座上,詹宏志準備了廿多張簡報,獨自講了一個半小時,回顧自身飲食書寫的源起,也談及家宴請客的學問。

味覺記憶中追尋故人身影 重現「三個女人的家常」

詹宏志準備了廿多張簡報,獨自講了個半鐘,回顧自身飲食書寫的源起,也談及請客家宴的學問。 圖片來源:香港文學館

講座上,詹宏志憶述,如今常寫飲食是以前無法預想的事,但是「回想起來,一切不是沒有原因」。他追溯自己「食的經驗」,發現自己的味覺記憶主要是受母親、妻子和岳母這三個女人影響,也是因為他們,40 歲前對烹調一曉不通的他在近年竟積極做起菜來,以致他開始書寫飲食。

詹宏志從他的母親談起,他形容母親是個「可憐又聰明」的女人。在 60 年代,由於父親卧病在床,詹家一貧如洗,被迫肩負起照顧六個小孩重任的母親,唯有「窮極生智」,以另類烹調方式讓小孩飽腹。她會用人們棄如敝屣的鳳梨皮放入熱滾水,加糖調成鳳梨茶,讓小孩有可口甜點;若有小孩生病,她又會到菜市場買 100 克的肉,與大量薑絲滾成驅寒熱湯。雖然這些只是「窮家料理」,但其滋味是詹宏志難以忘懷的。

吃「窮家料理」長大的詹宏志成家立室後竟成為「美食家的眷屬」。詹宏志的妻子王宣一於 2003 年發表了「國宴與家宴」一文大獲好評,自此多了「美食家」的身份,更認真搜羅民間美食撰文推介,又多請客到家相聚。詹宏志認為,妻子本就具備美食家所需的味蕾與底蘊。王宣一出身杭州大族,對做菜頗有要求,如她的拿手小菜「紅燒牛肉」之所以「軟嫩而形不散」,就是全賴長達四日的繁複火候調控而得。有其女必有其母,詹宏志的岳母亦會煮江浙菜,作為女婿的他當然也能大飽口福。

2015 年,詹宏志攜妻同遊意大利,途中妻子突然心臟病發離世。那時詹宏志腦海一片茫然,但記得妻子臨終前還有請朋友作客食飯的打算,便「在想怎樣學會太太的菜」,以保存那些陪伴他多年的滋味。然而,由於妻子許多的菜式採用的製法刁鑽,「在兩岸三地都沒有」,詹宏志唯有憑自己味覺記憶校正、請朋友試味,每日練習重現太太的菜。其後,他又不惜母親與岳母的手藝失傳,只好也從記憶中尋找她們的身影,連帶一同學習做她們的家常菜。約一年後,詹宏志請客,盡力復刻了母親、妻子以及岳母三個女人的菜式,這場家宴名為「三個女人的家常」。

請客家宴大有學問 是「真情與美食的循環」

主持馬家輝亦曾作客參與過詹宏志的家宴。講座上,他朗讀了詹在著作「旅行與讀書」談壽司的一段文字。 圖片來源:香港文學館

如今,詹宏志已與 40 歲那個「連燒開水都不會」的自己相距甚遠。他不只是做菜能手、書寫飲食的作家,更是對「請客」頗有心得的家宴專家。承繼了妻子好客精神的詹宏志,在講座上亦說到「在家請客」的學問。

詹宏志強調,在家請客需要做好準備,「在家請客你知道客人是誰,所以要有內容,要有話要說。」請客的主人早知客人的身份、興趣和喜好,或可投其所好多做客人喜歡的菜,又或避免做出不適合客人的菜。如果主人是剛從旅行歸來,也可烹調有關旅行地的菜式,向朋友作旅遊報告,懷念美好的日子。

另外,主人亦應留意「宴客的邏輯」,使上菜的節奏,採用的器皿,以至搭配餸菜的酒盡善盡美。縱使主人辦宴會或傾盡全力,但也「必須弄得很光鮮,裝作沒事不辛苦」,免得客人有壓力。畢竟,是「環境的安排,從客的主人,創造了一個真情跟美食的循環」。

節目詳情

第四屆香港文學季 —— 五味雜陳

「味覺旅行與文字記憶」為香港文學館主辦第四屆「香港文學季」的首場節目,其餘節目包括講座、展覽、寫作坊、社區導賞、徵文比賽等。

日期: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2 月

詳情請瀏覽:香港文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