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測試之迷】你是哪一型,真的重要嗎?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人格測試跟星座占卜一樣,很多人說是純粹玩玩,沒把解說看得太認真,但我們就是止不住好奇,想要從那幾道問題或幾張圖畫,把自己歸類到某種性格類型。但其實我們心知肚明,既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全球多達幾十億人口,又哪能簡單分成 4、5 類。為何大家仍樂此不疲,渴望把自己塞進某個人格之內?

美國菲爾丁研究生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媒體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Pamela Rutledge 解釋:「雖然現時社會相對成熟,人們對於自己和他人來說卻仍是個謎。他們總是想要知道自己和對方的真正模樣。」她指出:「人們喜歡確認自己的特質,尤其是長處。縱是輕浮,人人都有種想被肯定和『看見』的渴望。」而這份對自我分析的追求,可追溯到希臘的前蘇格拉底時期。

Rutledge 表示:「縱觀歷史,人們一直渴望理解個人的差異。像柏拉圖探索心理測量的方法。『四種氣質( The Four Temperaments)』理論是對個人差異的重新分類。醫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描述 4 種體液如何影響人類的性格和行為,再由蓋倫(Galen)把它們轉化 4 種氣質,即樂觀、易怒、憂鬱和冷漠。這些氣質又與四季有關。」

在 90 年代,一份刊登於期刊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的研究指出,自我評價的 3 大動機分別是:自我評估,追求準確的自我認知;自我提升,追求討喜的自我認知;自我驗證,追求高度肯定的自我認知。Rutledge 解釋:「絕大部分心理測試都是為了促進了解,從而協助精神健康治療、工作和教育培訓,以及自我認識。」

「人格測驗主要分為兩類:投射型及客觀型。」Rutledge 分析:「投射型假設人格多是無意識,要求測試者對專業人士解釋的圖片或圖畫投射意義,墨跡測試(Rorschach Inkblot Test)是例子之一。客觀型則按自我報告的問題進行評分,MBTI 16 型人格是其中一類。」MBTI 現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人格分類測試,眾多企業、大學、醫院、教會及軍隊也用來把成員歸類。

新書 The Personality Brokers: The Strange History of Myers-Briggs and the Birth of Personality Testing 的作者 Merve Emre 認為:「這個測試好比認識自我的門戶,一個管理自我的機會。它用 4 個字母指出你是誰,你能訂立計劃或經營生活來實現自我。」她更指:「『人格』予人一個框架,以連貫而緊湊的方式來建立自我。認識自我能讓人成為自己的主宰。」

Rutledge 則認為,這類人格測試除了娛樂,還有令人自省的潛力,思考如何運用優勢和喜好來與目標相配。「很多時候,人格測試會判斷出一個可再作發展的範疇,或是一種被低估的長處。」她舉例:「如你想在營銷方面工作,卻沒意識到自己內向,你可利用從人格測試得到的結果,來制訂適合自己的策略與人溝通,而非盲從傳統的外向方式。」

當然,這些人格測試絕非完美。Emre 曾聽說,一些因工作或治療而要接受測試的人,在職場中並不好過,或因所屬人格而遭羞辱。她甚至指出:「這種對自我的癡迷,常會引發一些問題 —— 誰才是測試中的受益者?企業利用這些測試合理化其勞動力,大學亦曾藉此判斷讓誰入學,但種族、民族以及基於性別和階級的偏見都被遺漏。有些問題可是無法被分類。」

縱然人格測試有其缺點,不過 Rutledge 認為毋須避之則吉,只是應該謹慎處理想要接受測試的衝動。「首先,你要了解所進行的測試,以及它的用途。」她提醒:「重要的是它能給予正向的反饋,把你的特質視為長處,讓你思考如何運用天性來獲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