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迷失東京

A+A-
電影「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劇照。

「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中,熱鬧繁華的新宿涉谷浸潤在陌生的語言裡,現代化得有點超現實,似真似假的彷彿墜進異世界。男女主角在言語不通的東京街道相遇、浪蕩、然後吻別,為燈紅酒綠的夜景寫下浪漫又帶傷感的註腳。

日本的設施普遍對外國人不太友善,儘管為了迎接奧運,現今遊客區和主要車站多有懂普通話與英語的工作人員,但一般生活場所仍然只有日語通行。華文圈出身的人即使不會說日語,讀寫靠漢字也可以猜個大概。假如你完全對日文完全一竅不通,像戲中二人般連漢字也讀不懂,就只能意會或者身體語言溝通。然而,那不代表完全不懂日文就無法在日本生活,當然如何定義「生活」又是另一個問題。

普遍日本人不懂英文,就算他努力拋出幾句你也聽不懂。在日外國人也不一定懂英文,許多中國人或南亞裔人只懂自己的母語,他們有機會是留學生或者從事不需要日語能力的技術型工作(電腦之類)。假如你處身於大城市,許多設施都已經半自動化,可以讓你不開口的情況下維持生命。例如有提供電子售票機的餐廳,讓你看圖自行點餐;部分大型超市設有自助結賬櫃台,連被問有沒有積分卡的機會也免去。遇上真人結賬的情況,大不了保持沉默,店員也不會強制你回答,照打出來的銀碼付錢就是。最麻煩的是貨品在收銀處的後面,只能用身體語言搭救,所以會出現有外國人在便利店為了買炸雞而扮雞的場面。

電影「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劇照。

在日本生活不一定需要懂日語,極端情況是你根本不需要說話。現行科技發展方向是要將生活所有環節自動化,所有東西都在手機上完成,可以讓人足不出戶數十年地過生活。中文「隱閉青年」在日文是「引きこもり」,並沒有特指青年,足不出戶二、三十年,早就不是青年了。但即使正常出門工作,沒有朋友沒有社交,所有娛樂都獨自一人、甚至網上了結的話,其實說話的機會並沒有很多。於是,終極的題目其實不是「在日本生活不一定需要懂日語」,而是「在現代大城市生活不一定需要與人溝通」。

「迷失東京」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是語言。異世界般的東京襯托出言語不通的男女主角的寂寞,最後男在女的耳邊不清不楚的一句,又是電影與觀眾之間的小小「Lost in Translation」。然後,在高度自動化與機械化的現代社會中,只透過熒幕溝通與界在的都市人,成為一個個寂寞的「個人」。我們只會表現,不會溝通,每天上演著個人維度的「Lost in Translation」。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