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芬蘭,二手購物才是生活品味

A+A-
圖片來源:Pääkaupunkiseudun Kierrätyskeskus/Facebook

隨著人們日益關注全球的資源浪費,及商品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如何在富裕的社會中掉頭減低自身的物質需求,成為當代人一門重要的課題。既不貧窮,亦不落後的北歐國家芬蘭,民眾近年興起的一股循環再用風氣,則可能是值得其他發達國家借鏡的良好示範。

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郊區,明明馬路對面就是著名的瑞典傢俬巨頭 Ikea,但生活在當地的 Kati Rossi 仍堅持帶著她的女兒和小兒子,走到市政府設立的循環再用中心,尋找一個合適的二手書架。

如今,不少芬蘭人都意識到資源再用的重要性,他們不但有此自覺,更認同是一種對抗商品化社會的新潮流和生活品味。當地一些二手店和循環物資站漸為普及,它們甚至成為優先考慮的購物店舖。「我不會去 Ikea 了,我在這裡往往發現一些更有趣,更獨特的東西。」接受 BBC 訪問時,Kati Rossi 直言:「我不想買一些跟其他人家裡一模一樣的傢俬。來這裡的話,我只需要付出一點金錢,就能買到所需,而且,這樣做對地球更好。」

有別於那些常見的二手商店及古著店,Kati Rossi 所指的,是芬蘭一家名為 Kierrätyskeskus 的大型非牟利超市。店內不但以較低價錢售賣循環再用物品,同時會以自家品牌推出一些回收再生的設計品,下至衣物日用品,上至傢俬,服務甚至包括修理電子產品。

二手超市內有大型傢具、衣物首飾甚至是書籍和影碟等物品。 圖片來源:Pääkaupunkiseudun Kierrätyskeskus/Facebook

Kierrätyskeskus 深受當地人歡迎,例如同樣接受 BBC 訪問的 Hannamarie Johansson 和 Pinja Lauria。他們在不用上班的日子,便會相約一起去 Kierrätyskeskus 選購。Pinja Lauria 說:「我很欣賞這些店舖。我以前是住在盧森堡的,那邊雖然都有二手商店,但完全不是這樣子。它們多數只有衣服和書籍,不會有傢俬。例如我今天就是想尋找一張新桌子。」

Hannamarie Johansson 則說:「我正要為我的新工作找一套新衣服,於是我就把自己不再穿的衣服帶過來。」消費模式逐漸改變,他們每一次都是把家中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帶來,然後買走另外一些必需品。

交通標誌改造成的桌子。 圖片來源:Pääkaupunkiseudun Kierrätyskeskus/Facebook

Kierrätyskeskus 的店舖經理 Peppi Mattila 表示,它們店裡還有一個名為 Plan B 的再生計劃。譬如說,把一些回收得來的舊窗簾,重新製成時尚衣物。還有一個由滑雪板改裝而成的長凳,一塊「時速 40 公里」的交通標誌牌可以變成一張時尚的桌子。「我們想為舊東西創造一些值得欣賞的新價值。而這些東西不但獨一無二,更是完全新製的。」Peppi Mattila 感嘆:「其實我們應該在這方面花更多更多時間去思考。」

Kierrätyskeskus 甚至肩負著教育使命。當地環境專家 Kaisa Karjalainen 提到,他們正針對年輕人,積極推行名為「認識衣櫥」的活動。學生將透過這個活動,學習如何觀察和衡量一件衣服的品質,例如使用的布料是否優良,成衣製造商的生產質素如何,有沒有做到整齊的縫接和細心地加固衣領。「近年來,我們確實注意到愈來愈多的即棄式時裝衣物。」Kaisa Karjalainen 說:「如今已很難找到一些能夠耐得住多次洗滌的衣服,它們很快就會變形破損了,結果令我們不得不丟棄更多衣服。」

每當顧客從 Kierrätyskeskus 購買產品後,收據的背面都會寫上:購買這項產品最終令他們減少使用了多少天然資源。BBC 透露,據估計,該店去年總共節省了 5,000 萬公斤的資源浪費。

事實上,各地政治家在資源重用的議題上都承受著愈來愈大的壓力。英國環境部長 Michael Gove 近日便提到,未來幾週將會推出新的減廢措施和資源政策。「我們必須減少材料浪費。儘管這不是能夠完全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更有效的資源重用,無疑可以減少資源耗盡的壓力,並且對經濟有利。」

誠如環保團隊 Rreuse 的一句簡單口號: 是時候把二手東西放在第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