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開創現代主義設計的 Bauhaus 女性

A+A-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雖說 Bauhaus 與現代主義密不可分,不過「現代」也可以很落後。一百年前設計與藝術界依然被男性壟斷,Bauhaus 學院開校之初卻有超過一半學生均是女性,本是一大革新。「美麗又強大的兩性之間並無分別」—— 創校人 Walter Gropius 如是說。可惜實際狀況並非如此,Bauhaus 並不鼓勵女性專注建築、繪畫及雕刻等範疇,希望她們專注梭織設計,因為「男性以三向思維思考,而女性卻只能運用兩向思維」。

「女性卻只能運用兩向思維」,雖然男女平等對 Bauhaus 學院來說依然天方夜譚,但也實在給了一個可貴的機會給當時的年輕女性,當中不少女性心懷比別人更強大的毅力與勇氣,以下六位女性就在不同藝術與設計領域中,展現無比才華。

要數 Bauhaus 女性,無法不想起 Brandt,她設計的茶壺與 Kandem 702 燈,至今仍是經典。銀色茶壺是她學生時代的作品,線條簡約流麗,現由 the Met 及英國博物館共同擁有。已近百年的設計了,到了今天仍非常受歡迎。那短短幾年間,她一躍成為德國最有名的工業設計師,更於 1928 年成為 Bauhaus 學院金屬類 Workshop 的最高主管。

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她不是 Bauhaus 學院的學生,卻於 1932 年任教於學院,其後因納粹上台,學院被關而失去職務。她原本是紡織及女裝設計師,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學院最後一任校長 Mies van der Rohe,才華備受賞識,兩人合作設計出多張膾炙人口的 Bauhaus 椅子,其中最著名的是 Barcelona chair 與 Weißenhof chair。

  • 名椅子 Weißenhof(左)和 Barcelona(右)。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Siedhoff-Buscher 的設計充滿色彩與現代感,可惜她的生命短暫。她是 Bauhaus 學院的學生,受到 Bauhaus 數位大師木工與顏色理論的影響,設計出經典的兒童砌船玩具。這玩具由三十多塊不同顏色的木頭組成,活潑可愛,至今仍有生產。她於 1923 年更與另一位設計師合作設計 Haus am Horn 內的兒童房間,二戰期間卻死於法蘭克福的轟炸。

經典的兒童砌船玩具由三十多塊不同顏色的木頭組成,活潑可愛,至今仍有生產。

Heymann,又名 Grete Marks 或 Margarete Heymann-Löbenstein,為一名陶藝設計師,亦是 Bauhaus 學院的學生,早在 30 年代已以「greta pottery」享譽國際,可惜因為時勢及其猶太背景,加上她後來又沒有隨其他 Bauhaus 大師遷往美國,戰後她的設計事業無法更上一層樓。評論把她的懷才不遇歸咎於「性別、行業、天時地利」。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Stölzl 原是 Bauhaus 學院早年的學生,之後在學院任教,後來更成為學校唯一一位被認可的女性大師(master)。她成功將梭織由個人工藝轉化成現代工業設計,在她帶領下,梭織系發展不單重視圖紋創作,更重視生產方法及技術,甚具革新意義。

Anni Albers 的抽象紡織設計甚具標誌性,是 20 世紀現代主義發展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靠著一針一線,緊緊疏疏的圖紋,已能道出物料的粗硬質感,時而像迷宮,時而是整齊幾何,時而抽象,結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亦正是 Bauhaus 的主旨:工業與藝術的結合。她於 30 年代因戰亂移居美國,後於 60 年代出版了「關於梭職」一書,對整個紡織設計業影響甚深。

圖片來源:J R/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