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在咖啡冷掉之前」—— 傳承的味道和溫度

A+A-
電影「在咖啡冷掉之前」劇照。

常說文青喜歡流連咖啡店,模仿的人漸多,便開始俗氣。但我想,真正的創作人,不怕落俗,他們不只同樣喜歡泡咖啡店,也挺喜歡寫關於咖啡店的故事,而且總是寫得耐人尋味。

剛好今年看過兩部以咖啡店為題材的電影,場景佈置簡單,故事卻非常有趣,還不約而同帶著一點魔幻格局。

電影「願望咖啡館」劇照。

「鬼佬」版,是 Paolo Genovese 的「願望咖啡館(The Place)」。如果你見到一個人老是坐在咖啡店裡抄抄寫寫,他就可能是魔鬼了。人生遇到不如意,不妨找他告解,接受人性的試探。

日本版,則是塚原亞由子的「在咖啡冷掉之前」。如果你見到一個人老是坐在咖啡店裡翻看同一本書,她就可能是幽靈了。不要隨便觸碰。

電影「在咖啡冷掉之前」改編自日本作家川口俊和的同名小說,據聞是摘下不少日本和台灣書店獎項的暢銷書。由於本身是一部舞台劇作品,基本上,故事鎖定在不知名小鎮上的一家咖啡店,大家都聽過一個都市傳說,只要坐在咖啡店的某個特定座位,喝一杯咖啡,客人便能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或窺看未來。

不過,店裡的「咖啡時光機」規矩多多,甚至令人覺得有點囉唆。跟尋常的科幻小說不同,劇本寫好了種種限制,更不允許任何「燒腦式」時間悖論或因果倒置,客人改變不了歷史,他們始終甚麼都做不到。而且,要對方曾經在咖啡店出現過,客人心裡默默記住那一天,才能沿著記憶回溯折返。好不容易才鑽進時空的狹縫裡,卻只擁有一杯咖啡的時光,只夠匆匆跟對方見上一面,一個擁抱、一個道別,留下一句說話。

宿命無從扭轉,人皆渺小,只能專心珍惜片刻的相聚。花盡心思只為重逢一瞬,儘管一切都是徒勞而回,卻實在喜歡這種不甚科學的浪漫。

電影「在咖啡冷掉之前」劇照。

在神奇的無名咖啡店裡,由女主角有村架純親手沖泡的那杯手工咖啡,本質亦是這麼一回事。跟連鎖咖啡店的機械式服務不同,人手烹煮送遞,講究過程上每個細節,無論是水的溫度、水壺的形狀和沖泡方式,反覆練習,只為一口溫熱的回甘。但咖啡的味道,放涼了就會壞,如世事人情,也如故事的細膩設定,一旦忘了時間、忘了形,就會被困於過去,壞了自身。

其實我不相信有人是天生喜歡喝咖啡的,當中必定有傳承的關係。在成長過程中,你嘗試喝的第一杯咖啡,通常都是從父母或朋友身上模仿得來。甚至乎,我們今日普遍的沖泡咖啡方式,喝咖啡的習慣,還有對咖啡味道的印象,都可以追溯到漫長的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歷史,某程度上,咖啡本身都是一種傳承之物。

「在咖啡冷掉之前」也是一個傳承的故事。與咖啡結下不解之緣的家族,女主角小時候從母親身上學會泡第一杯咖啡,許多年後,她的女兒又從她身上學會泡第一杯咖啡,時空交疊,世代循環,就由人生的第一杯咖啡,將血緣扣連起來。

想來,好像從來沒問過我父親,他的第一杯咖啡是來自誰人的。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專欄作家、文藝雜誌主編。旅居台北多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等。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集「紙烏鴉」、「獅人鳳」。

http://www.facebook.com/a38red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