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隊中獲得安全感,工作表現也更佳

A+A-

工作佔生活大部分時間,如果整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身心俱疲之餘,又不能發揮所長。這不只是打工仔的「無病呻吟」,已有研究表明,工作團隊如果令員工擁有「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成員可以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工作,提出意見或批評而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表現更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安全感勝於才華

「心理安全感」一詞來自哈佛大學研究員 Amy Edmondson 在 1999 年一篇學術論文,指即使員工提出個人意見,要面對人際交往上的風險,可能被視為無知、無能、消極或具破壞性等,仍相信在團隊中可以安全渡過的心理狀態。

一直以來,上班族在職場上要把話說開,或者對同事表達不同意,都要承受心理壓力,心理安全感能令人更願意承擔這些風險。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兼研究員 Alexander Newman 解釋:「容許員工能夠分享不同的想法,而不會感到被排斥。」

雖然此概念由來已久,但在 2016 年 Google 研究發表之後,才真正成為風尚。該研究發現,表現較好的團隊,不是那些能力較強或才華橫溢的團隊,而是在合作上表現極好的組合。而團隊要運作良好,部分依賴成員之間的心理安全感。

要建立心理安全感,團隊內需要接受他人作出問難。首席研究員 Julia Rozovsky 寫道:「心理更安全的團隊更會思考對方感受,他們有更大機會承認錯誤、合作並擔任新角色。」反之,傾向於以盲目達成一致的「團體迷思(groupthink)」作主導,或一旦做錯事及承認錯誤就要付上沉重代價的團隊中,成員會傾向鞏固個人地位,且易受同伴攻擊。

要做到這一點,同事必須建立同理心。Newman 說:「要確保人們尊重彼此的觀點。團隊成員之間不僅要互相傾聽,更要了解各自的觀點,如果你知道為甚麼一個人如此行事,就不會傾向於只作批評。」尤其苦於掌握群體習慣的人,如果他們感到被誤解或被排斥,就不會願意放膽一展所長。

創造安全空間

心理安全感取決於所屬團隊的規範。與明確的規則不同,規範是有共識的約定及標準,好的工作團隊內部可以更易得到共識,領導者更虛懷若谷,接受和糾正錯誤,或鼓勵下級員工表達意見。

要培養心理安全感,領導者應該審視自己施加權力及影響力的方式,一個強勢、厭惡質疑或需要畢恭畢敬的領導者,往往只會使群體不安。大部分情況下,變革需要從最高層開始。具心理安全感的另一個特點是能接受失敗,承認弱點,以及可以誠實地表達意見。誤解往往會令人陷入困境,領導者應提供空間,並明確鼓勵員工表達自己,營造相互尊重的氛圍。

在不用劍拔弩張、不用承受過多心理壓力的工作環境,員工才可以發揮應有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