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奴隸建設的兩韓關係

A+A-
平壤建築工地。 圖片來源:路透社

自兩韓領袖會面以來,南北韓不斷互相釋出善意,關係愈趨改善。繼早前韓朝互贈柑橘、松茸後,雙方日前宣佈建設連接兩國的鐵路和公路項目。基建項目意味需要投入勞動力,但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北韓的經濟建設,一直以來均依賴奴隸式的勞動制度。然而,在這件事上,專注與朝鮮建立良好關係的文在寅,似乎對朝鮮的人權狀況有所迴避。

脫北者李戊萊(Lee Oui-ryuk,音譯)回想自己 2006 年 17 歲時,孤兒院以鮮花、演講及歡呼慶祝自己獲批加入工作隊。父親身陷牢獄、母親在自己 8 歲時脫北,李當時認為,成為工作隊一員,是翻身的大好機會,工作隊或許是通往勞動黨員的道路,有朝一日可以獲黨領導層的青睞。但一切只是美夢,李透露,一週七天,等待自己的,都是無止境的勞動、飢餓及疲憊,只為平壤的精英分子建造公寓。有同僚因此死亡,亦有人故意弄傷自己,避免勞動。

根據人權組織的報告,40 萬男女在 16、7 歲時,便被分配加入建設國家的「衝鋒隊(dolgyeokdae)」,強制服役長達 10 年,除非患上肝炎、肺結核,否則不會獲准提早離隊。被選入「衝鋒隊」的少男少女,大多出身於最低的社會階級,在中學畢業後,被學校「推薦」進入。他們的收入微薄,甚至沒有工資,生活環境惡劣,往往只能睡在自己搭建的臨時住所。有脫北者稱,最初若有兒子或女兒在事故中死亡,家屬可獲發黑白電視機作恩恤,但近年來亦取消了。

今年 9 月,兩韓領袖於平壤第 3 度會面時,2 人的協議商定了一系列改善兩韓關係的措施,其中便包括連接鐵路,及重啟經濟項目。但人權觀察組織(HRW)的亞洲分部副主管 Phil Robertson 擔心,文以道路連接兩韓的大計,究竟是否能助朝鮮人擺脫根深蒂固的強迫勞動制度,抑或好心做壞事,變相鼓勵強徵勞動力?他指:「如果韓國政府及企業的投資,是由強迫勞動制度所支撐起來,他們的聲譽將會受損。到目前為止,韓國沒有在這些項目中調查勞工權利,是可恥的疏忽。」

金正恩到訪元山葛麻海岸旅遊區。 圖片來源:朝中社/路透社

Robertson 的擔憂不無道理。「衝鋒隊」雖然待遇極差,卻備受國家宣傳頌揚及「重用」。長期負責北韓新聞的日本記者石丸次郎認為,金正恩正力推國內建設項目,希望能吸引遊客及外國投資者。這代表「衝鋒隊」將被徵召參與更多建設項目。本月,金正恩便到訪元山葛麻海岸旅遊區,要求繼續動員民眾,在明年 4 月建成旅遊區。據報,有關建設亦有「衝鋒隊」的參與

據脫北者表示,文在寅出訪當日經過的錦繡山太陽宮,便是由「衝鋒隊」參與建造。身為脫北者之子的文在寅曾表示,改善朝鮮人民人權的最現實方式,是朝鮮與韓國或國際社會合作,以及走上開放並成為正常國家的道路。至於對「衝鋒隊」的態度,韓國統一部的聲明並沒有直接提及,只表示首爾政府嘗試通過與韓國企業,及國際社會的合作,以改善朝鮮的人權。

但經濟合作能否換取人權提升?朝鮮人權公民聯盟副總幹事 Joanna Hosaniak 認為,文並沒有顯示對這方面的關注。她質疑:「當談到鐵路等建築時,你如何確保這些項目不是用奴隸的力量堆砌?為甚麼與北韓打交道時,我們總是將國際標準降低成朝鮮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