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有助入睡嗎?

A+A-
圖片來源:David McNew via Getty Images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

孩子聽著搖籃歌入睡,是常見的情節。睡覺時聽點音樂,是否有助入睡?專欄作家 Peter Papathanasiou 於澳洲廣播公司撰文,分享自己作為父母,亦常用播放音樂的方法「催眠」孩子。即使是有慢性睡眠障礙的成年人,聽一點睡前音樂或者亦可發揮作用。

晚上,縱然 Papathanasiou 三歲的兒子已經十分疲憊,卻未肯入睡。Papathanasiou 會與妻子來到兒子的房間,為他朗讀童話作家 Dr. Seuss 的故事。兒子會放好床邊的玩偶,Papathanasiou 再為他倒一杯水並關掉房燈。但整個哄孩子睡覺的工作仍未完結,Papathanasiou 會坐到一旁,扭開收音機說:「來聽點音樂。」

睡前聽點音樂,已成為親子之間「是睡覺時候」的暗示。最初,Papathanasiou 認為兒子最終「有覺好瞓」,只是因為本身疲倦使然,後來才意識到一切未必如此簡單,睡前音樂可能起催眠作用。湊巧的是,孩子的日間託兒中心在午睡時間時,同樣會播放音樂,幼師解釋,睡前音樂有助大家放鬆。音樂有助入睡並不只是現代人的說法,Papathanasiou 指,人類千年來,一直通過搖籃曲撫慰幼兒,最早可考的搖籃曲,刻於巴比倫時代的石版上。

現時,人們借助入睡的樂曲種類已不限於搖籃曲。Papathanasiou 孩子所聽的兒童電台有專為兒童設計的播放列表,傍晚時分播放搖籃曲,午夜前是柔和的古典音樂,隨後為現場及環境錄音,直至天亮,旨在令兒童入睡,並助其進入深度睡眠。。

  • 每分鐘 60 節拍的音樂,與成人心跳率相近。

除了兒童,亦有將睡前音樂用於病人身上的例子。去年一項來自丹麥的研究指出,音樂有助醫院中最需要睡眠的一群人 —— 深切治療部病人康復。悉尼皇家北岸醫院(RNSH)的臨床護理專家 Rosalind Elliott 亦推崇這種「音樂療法」,並鼓勵家屬提供病人喜愛的音樂,讓病人放鬆及安睡。像「苯二氮䓬類(benzodiazepines)及非典型抗精神病劑(atypical antipsychotics)之類的藥物,常用於促進一般睡眠,但這些藥物不論長或短期,均已被證實對深切治療病人有害…… 而音樂等非藥物介入措施,是一種安全的替代方法,深切治療部護士藉此輔助手段,有效為病人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

但睡眠健康基金會(Sleep Health Foundation)的成員、心理學家 Moira Junge,對研究的方式有所保留。「這份研究只是由病人自我評估的問卷取得資料,沒有客觀衡量,只是主觀估計。」Junge 甚至擔心,當中的評估可能由照料者負責,而非病人自身:「因為大多數病危患者,無法真正估計自己的睡眠質量、次數或時間。」

睡前音樂能否幫助重症病人康復或許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但對於失眠症(Insomnia)患者來說,音樂又是否他們的福音?Papathanasiou 指,大約 4 成人因健康問題或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導致睡眠不足或中斷睡眠。其中,許多研究均表明,音樂對慢性睡眠障礙的成年患者有幫助,如原發性失眠症等。另一位心理學家 Michael Gradisar 曾輔導患有失眠症的成人和青少年,他亦建議人們可採用這種被動技術活動(passive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於睡前聽音樂,有助舒緩和放鬆。「多年來,很多人都對我說,晚間嘗試入睡時,會想著日間的事情或明天要繼續的工作。這與研究吻合,晚間是人們反覆思考的高峰期。」

那麼,是否所有音樂都有助睡眠?澳洲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Danny Eckert 教授指,若以聽音樂作為常規的睡前行為,每分鐘 60 拍(bpm)的音樂與人類心跳頻率相近,或可以改善一些睡眠問題。此外,Papathanasiou 還有項有趣的發現。他稱,自己年屆 87 歲的母親整夜都悄聲播放著希臘電台,她指自丈夫離世,這樣對她的睡眠有助。Gradisar 解釋:「音樂可能對那些躺在黑暗中感到憂心的人有幫助。它不僅有助分散注意力,還可以為睡眠建立更積極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