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斷捨離」,只好「鎖了就走」的迷你倉世界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的「土地問題」永無改善,再是崇尚斷捨離也好,亦免不了想租個地方置物。但在(相對)屋大地大的澳紐和美國,原來亦多的是「倉主」。難道簡約主義純屬憧憬,衝動購物的「戰敗品」還是多得要找個倉來放?抑或有更多不可抗力,令我們擺脫不了儲物癖的操控?

澳洲傳媒人 Caroline Baum 是新南威爾士州存倉服務 Super Easy Storage 的顧客,用來儲放母親移民來澳時所帶的財物,包括 2,000 本烹飪書、一部沒用 10 年但不忍丟掉的編織機、多得足以開間小型餐廳的廚具、一系列二手名牌手袋以及她的全部家具。Baum 形容:「很多都是脆弱、過時或價值不大,除了有些情感在內。」但她大約每隔 6 週,都會帶母親去翻看舊物。

前台經理 Bec Taylor 坦言,很少人會這樣定期到訪。有些學生回家放暑期時,會把東西儲進倉裡,但大部分儲存物就像護老院的住客 —— 被放在遠離視線但安全可靠的地方,然後逐年淡忘。Baum 亦發現,由於居無定所、大屋搬細屋或長期翻新,以及離婚甚至家屬過身,自存倉的需求在全球多國不斷增加,形成一種「鎖了便走(lock-and-leave)」的文化。

分手的情侶是存倉業的重要客群,他們從同居的住所遷往單人公寓,舊屋的傢具便要放到倉內。  圖片來源:Super Easy Storage

市場研究公司 IBISWorld 的最新報告顯示,澳洲的存倉業正蓬勃發展,尤其是網購普及,令更多網上零售商短租空間管理庫存。Kennards 作為澳紐存倉業三大龍頭之一,行政總裁 Sam Kennard 指 75% 客源來自本地,存留中位數約為 30 個月,平均租用 8 平方米。「(1973 年)開業時純為工地所需,沒有隔熱材料,現已增設溫度控制、燈光及保安,更便於零售商使用。」

在美國,這種自存倉服務不時淪為犯罪用途,譬如本為儲放藝術品或紅酒而設有溫度調節的單位,被用作種植大麻。93 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及 95 年奧克拉荷馬城爆炸案的犯人,均以自存倉收藏炸藥。若數最駭人的一次,則是一名男子冒充殯儀館主管,在紐約州沙福郡一間存倉,儲放了 12 具理應送往火化的屍體,再把他人的骨灰交予家屬頂替。

此外,不少州份都有流浪漢把自存倉當作中途之家。他們保有一些財物,證明自己曾屬主流社會。在華盛頓的 Capital Self Storage,很多仍在工作的「無家倉主」每早都來利用延長電線,在走廊熨衫、剃鬚甚至開小型電視機來看。74 歲的 Kathalene H. Kilpatrick 月花 40 美元(約 313 港元)租用頂層一個倉,她形容:「這是唯一讓我保留自己物品的地方。那是我的生命,我的尊嚴。」

心理學家兼社會學研究人員 Hugh Mackay 認為,人們對於存物的態度,是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社會指標,反映很多價值觀」。他指出:「我們比過去都要物質化。消費主義普遍,大眾行銷支持『我的財產就是衡量我價值的標準』這種說法。 人們抓緊自己的東西,作為保證和永恆的象徵。」雖有指千禧一代重視體驗多於擁有,但至少他們的父母,仍會是存倉業的忠實客戶。

美國不少無家之人都會租用迷你倉,存放私人物品,甚至充當臨時的私人空間。 
圖片來源:Evelyn Hockstein/For 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