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何時分手,及後就是商機?

A+A-
「約會程式(Hang the DJ)」劇照。

英劇「黑鏡」單元「約會程式(Hang the DJ)」的幻想世界中,情侶會使用應用程式 Coach 進行配對,並得到一段關係的終結日。男女主角表面上擊敗以 Coach 為指標的生態系統,成功衝破所謂的「失效日期」,繼續交往,但實際上兩人的一舉一動盡在電腦數據計算之中,他們的反抗行為,進一步確定彼此合適度達 99.8%。觀眾沒有被這種概念嚇怕,反而開始猜測技術是否有一天可以實現。

人際關係中有不少變數,難以預測,但在數學上,準確度高的戀情有效日期即將出現。對開發人員來說,這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網媒 Vox 近日就有專文探討相關問題。

預測模型,早已出現?

同類研究中最著名的,或是由心理學家 John Gottman 於 1992 年針對 52 對新婚夫婦的研究,團隊訪問及觀察他們相處時的互動,3 年後再要求他們填寫問卷。借助調查,Gottman 創出預測夫婦離婚可能性的計算模型,準確度超過 94%。他更出版書籍,描繪 7 種影響關係的特徵,例如夫婦有否表達對彼此的愛意或感情,以及他們如何處理衝突等。

Facebook 過去一直對這些預測戀情結果的問題很感興趣。2013 年,Facebook 工程師 Lars Backstrom 及康奈爾大學電腦科學家 Jon Kleinberg 共同撰寫論文,列舉部分維繫長期關係的因素,例如一對夫婦是否有很多共同朋友,或者他們是否經常一起發佈大量合照等。團隊預測一對情侶會否分手的準確度達 60% 。

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亦已經涉足相關領域,其中一個是 2016 年出現的 StayGo。該程式由心理學及人際關係專家開發,同時參考了過往大量研究。程式會問情侶 20 條問題,包括性生活的滿足程度、如何處理金錢等,再計算他們長期的合拍度,以 100 分為滿分的「SG score」作表示,但實際計算方式和準確度則無從得知。

男女主角初次見面,發現戀情有效期只有 12 小時;圖為「約會程式(Hang the DJ)」劇照。

一門生意

隨著科技巨頭日漸深入用戶的私人生活,收集的數據也更多元化。網上交友平台 eHarmony 與倫敦帝國理工商學院 2018 年的報告指出,具備語音識別技術的智能家居助手,如 Google Home 及 Alexa,有朝一日或能借傾聽用戶對話來預測分手,甚至提供關係輔導。他們的推測源自 2017 年一項語音識別技術研究,當中分析了 134 對夫婦兩年內於婚姻治療時的對話,從音調變化、或參與者說出「你」到「我(I、me)」的頻率變化等數據,設計預測會否分手的算法,準確率達 79% 。

預測戀愛關係更可能是一門生意。以分手為例,上述研究的共同作者、帝國理工商學院學生 Aparna K. Sasidharan 說:「當一段關係結束,人們會去購物。」根據 Facebook 數據,用戶在改變他們的關係狀態後,會多花費 25% 旅行相關費用。Sasidharan 預計,公司將能用這些數據為用戶提供廣告,「知道用戶要購買甚麼,以及用戶將去哪裡。」例如,若 Instagram 等社交網絡平台發現情侶減少發佈合照,就能為用戶展示航空公司、酒店品牌甚至約會程式的廣告。

Facebook 則已在加拿大及泰國等試點推出自家約會程式 Facebook Dating,踏足約會領域,估計將獲得更有價值的用戶數據,相信我們離「約會程式」主導的戀愛亦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