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飛機航班,這家公司畫出「病毒地圖」

A+A-
BlueDot 曾協助預測寨卡病毒,其辦公室就有一張刻著寨卡森林名字的桌子。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伊波拉病毒如火山岩漿般流竄蔓延,在全球殺掉 4 千多人,引爆世紀黑死病的恐慌時,一支來自加拿大的團隊,卻極可能成為人類的救星。

BlueDot,全世界第一家運用大數據(Big Data)技術,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分析歸納出病毒擴散的途徑,繪出一張張「病毒地圖」,進而預測出下一個可能爆發大規模感染的區域。

只要有新的疫情出現,BlueDot 就會接到從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歐盟疾病管控中心等全球各地來的求救電話。

根據電話內容與緊急程度,BlueDot 最快能在幾分鐘內就描繪出病毒傳染地圖,做出風險評估,交給求救單位,供其作為採取防範措施、擬定預防策略的依據。換句話說,它就像是病毒界的風向觀測站與 999 消防隊。

英國公共電視台 BBC 稱它「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經濟學人」認為它「創造了大數據的典型應用,將阻止疾病蔓延」。事實上,Google 曾經推出類似的病毒追蹤服務「Google Flu Trends」,但「紐約時報」認為,「技術完全比不上BlueDot」。

場景拉到多倫多一間醫院 St Michael’s Hospital。這裡,是BlueDot的研究室,也是伊波拉病毒散播途徑預測與指揮監總部。

來自傳染病界、氣候學界、生物工程學界等不同領域的專家齊聚在此,嚴密監控著五十多種致命病毒的動向。除了伊波拉之外,在非洲烏干達蠢蠢欲動的馬爾堡(Marburg)病毒,以及 SARS 的表親、出現在沙特阿拉伯的新型冠狀病毒沙士(Mers),都在他們的雷達偵測範圍。

BlueDot 會把數據整理到世界地圖上。 圖片來源:GLOBAL CALGARY/YouTube

他們所歸納的所有資訊,經過綜合分析與地理定位之後,最後都會變成一個個數字與圖表,濃縮到牆上一塊 120 吋的液晶觸控熒幕上,構成一張 3D 立體世界地圖,每秒鐘動態變化著。

BlueDot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Dr. Kamran Khan 解釋,當代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受幾大因素的影響,包含全球航班起降、人口移動、地球表面溫度與濕度變化、氣候變遷、家禽與家畜密度、昆蟲滋生、傳染病起源地環境、城市的健康管理系統等。每一項因素都有錯綜複雜的網絡連結關係。

例如,當氣溫上升 1 度,濕度多增加 1%,蚊子的滋生可能就會增加 10%。蚊子曾造成廣東地區爆發大規模的登革熱疫情,感染人數破 3 萬。這就說明了地球各地的連結關係,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牽一髮而動全身。而 Khan 與其團隊建立起的分析模型,就是能綜合這些不同的大數據,預測出病毒的傳染途徑。

其中,每天在 3 千多萬航班,在世界各地飛行的 25 億人,是病毒最好的帶原體。而全球超過 4 千座機場,正是全球傳染病爆發的中心樞紐。透過對於航班的分析,BlueDot 能夠更精準地掌握病毒的擴散途徑,並預測其影響範圍。

然而既然能夠預測出病毒途徑,疫情是不是就不會擴散了?「我們只是給予決策建議,要採取甚麼樣的防範措施,有多強的執行能力,還是要看各地政府的醫療機構,」Khan 說。

他指出,每個國家甚至城市,對於疾病的掌控能力都不一樣。如果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作為彈藥供應,要打贏這場病毒戰爭還是相當有難度的。而他與團隊在給予作戰建議的時候,也會同時考量到該城市的資源能力,盡量讓整個作戰計劃在可執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