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為特區之後,不只特區政府高官,連行政和立法會議人員,無論質素、談吐、賣相,公認均未如理想。
只因珠玉在前。殖民地時代,大江南北多種移民來香港,英治時代維港臥虎藏龍。
其中有被英國拔升為行政局及立法局議員的上海商人安子介。安子介精通多國語言,除英文外,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都開口會講,也能閱讀。於俄文和泰文也有涉獵。安子介還會講粵語和北京話。
安子介小時在上海舊書攤,發現一本舊德英字典。此書第一頁一道眉批,不知何人寫下,吸引了安子介的目光:「多學一種外國語,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戶,令你領悟前所未見的另一面風光。」
安子介即買下詞典,從此啟發他學習多國外語的熱情。
今日大學教育普及,阿貓阿狗都擁有學位,尤其甚麼工商管理之類。學位發得濫了,不如另闢途徑。年輕人想上位,要在英文外多學一至兩科外語:法文、日本、德文,俱是現代世界公民必需。
若說沒有時間,安子介當年日理萬機,為何可學多種語言?此人在香港過渡期,曾指出「一國良制」,認為最終中國將來要贏得香港的民心,唯有改善自己那一個制度。
雖然金無足赤,惟就是看錯一個人。如此遠大目光之人,兼有知識、閱歷、修養,而香港今日不復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