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蘇格蘭女王:爭名奪后」爭輸「爭寵」?

A+A-
「蘇格蘭女王:爭名奪后」
Margot Robbie 飾演英格蘭女王伊利沙伯一世;電影「蘇格蘭女王:爭名奪后」劇照。

又來一齣宮廷爭鬥片。看牌面,「蘇格蘭女王:爭名奪后(Mary Queen of Scots)」不會差過「爭寵(The Favourite)」。Saoirse Ronan 加 Margot Robbie,跟 Emma Stone 加 Rachel Weisz,平起平坐吧。看票房,「爭寵」是「蘇格蘭女王」的兩倍;看獎項,「爭寵」幫 Olivia Colman 成為影后,更加贏足一條街。如果你最喜歡勾心鬥角,「蘇格蘭女王」涉及兩國女王的爭鬥,橋段其實豐富多變過「爭寵」的兩個女人爭相討好安妮女王歡心。「蘇格蘭女王」的敗因在哪?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跟英格蘭女王伊利沙伯一世的故事太耳熟能詳?咪扮嘢,人類根本不介意重複又重複,追完「延禧攻略」可以接力追「如懿傳」,「倚天屠龍記」煲第 70 個版本也沒有所謂。因為不依歷史太多自行創作?在「蘇格蘭女王」,伊利沙伯一世的心腹又有黑人又有華人,過分創新?更加小事,見到蘇格蘭女王個丈夫是個同性戀者,甚至會覺得追得上潮流。我覺得第一個敗因在於導演 Josie Rourke。身為女性完全沒有問題,但舞台出身,第一次執導電影,野心大得來又小心翼翼。怎似「爭寵」的 Yorgos Lanthimos?早有「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打底,想點拍便點拍。把宮廷爭鬥片改頭換面,逃離固有框框,不喜歡的,可能說一句扮嘢;喜歡的,便會覺得充滿個人色彩。第一齣電影,便開拍耳熟能詳的題材,跟天馬行空地建立出獨特風格後才回來同一戰場,相比下去,是會有點輸蝕。

Saoirse Ronan 飾演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電影「蘇格蘭女王:爭名奪后」劇照。

更大敗因是複雜。複雜有罪。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背景,本來就難懂。本來有英格蘭與蘇格蘭的皇位,嫁去法國,英格蘭由堂姐掌權,蘇格蘭由同父異母兄弟攝政。電影一開場,原則上最好已具備如此歷史知識,因為瑪麗一世死老公,重返蘇格蘭,便開始一連串的勾心鬥角。除了兩個女王借婚事明爭暗鬥,爭完權力爭感情,還加送攝政王利用謠言利用群眾壓力,想把瑪麗一世迫到退位。情節的濃度,開齣似「皓鑭傳」的 60 集長劇,尚且有可能不夠篇幅。你要觀眾在極急促節奏下成功消化,是有點難度。

何況,「蘇格蘭女王」說到底不是講爭權,是講女人在男權社會要生存有幾高難度。是想講出兩個女王各為其主,本為天生敵人;但全地球,就只有這兩位女王能夠真真正正明白對方心事,是一種不用見面已互有感應的知己。人類喜歡看他人爭鬥,多過看他人交朋結友講共鳴。「爭寵」的兩位姊妹由頭爭到底,層次係簡單少少,咪受歡迎囉。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