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Chung:飲食記者應該跟大廚做朋友嗎?寫在亞洲 50 大之前

A+A-
圖片來源: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Facebook

執筆之時,正在澳門等待亞洲 50 大餐廳公佈。

還有兩小時,便要前往雞尾酒會和頒獎現場,我跟行家朋友約定,一定要一起走進會場,需要一點 Moral support。認識我真人的朋友,可能不會相信,我事實上並不是那樣外向和擅於社交,實際每次去這種場合之前,都會大概掙扎好幾小時,到底要不要去呢?穿甚麼衣服呢?講甚麼好呢?哎呀,還是到最後 1 秒才走進活動現場吧。

我記得人生第一次去記者發佈會,是採訪編輯傳過來的邀請函,我跟他說:「唔知去到做咩好喎,我有啲驚。」編輯厲眼看我:「你是記者呀,怕咩呀?去派吓卡片啦。」那時候我就傻更更,係喎,做記者一定要夠主動㗎喎,好啦,我去到會場,就鼓起勇氣,提起精神,笑容滿面,跟前輩、公關、無關痛癢的人派卡片和介紹自己,有位行家朋友特別記得,「我以為你是公關呢!因為公關都冇咁積極派卡片!」我當做讚賞,因為事實上記者應該比公關更加公關,如果不能夠認識更多人,或者不能夠令別人相信你,又如何收風、搵料,讓人安心地跟你說自己的故事呢。

這種專業的交流,要把溫度拿捏得剛剛好。太過冷漠,讓人覺得你不在意,受訪者未必會跟你說話。太過熱情又似乎跨過專業的界線,互相都有所偏頗。所以採訪這麼多年,我很少跟大廚合照,不代表我不敬重這些工作夥伴。因為敬重,我才要保持那條線,方能夠在落筆之前,尊重我的職業,以及受訪者的位置。攬頭攬頸,實在是不必要;私下當朋友,講緣分,不需要夾硬來。若食宵夜、去飲咖啡,交流聯誼固然是好,有時甚至幫助我們這種獨立記者,方便採訪,起碼人家知道你是乜水,但若然妨礙了記者對於餐廳/食物的 Judgement,成件事就變得好婆媽、唔專業。所以你說那條線,如何難以界定。

巴西名廚 Alex Atala(左)。 圖片來源:alexatala/Instagram

我記得唯一一位我主動提出合照的大廚,是巴西的 Alex Atala,當時去巴西聖保羅採訪,我們可是第一位香港傳媒到訪他的餐廳 D.O.M.,當時他的事業已經如日中天,我讀過他的書,敬重這位大廚對亞馬遜森林的熱誠和努力,飛了幾十小時,到達巴西見到他真人,我感到這個時刻,是一定要集郵了。

不過這個年頭,集郵的人實在太多。多得社交媒體,和大廚攬頭攬頸,拍個照就是朋友,再來個飛吻就是 BFF,上載得多,別人也真的相信,嘩,所有名廚都是你的朋友呢!我就親眼見證過,明明在 Facebook 看似很友好的大廚和傳媒,現實是大廚討厭死那位傳媒了,不過是他拉著他拍照,才成就了好朋友的假象。傳媒跟大廚成了好朋友,結果只有兩個字:偏頗。明明菜很難吃,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名廚一走出來,馬上轉臉說很好吃,然後要求合照,這可是真人真事啊!還未計私底下聯誼,開口埋口都讚不絕口,為甚麼呢?為了讓人覺得自己有面子、有地位,互相往臉上貼金,要讓人覺得,I am one of the gang。

無論如何,別人的工作模式我不評論了,最終目的,各有不同。可是在這條路上,或許應該不會見到我,因為我應該還在房間,掙扎是否應該從側門走進會場……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Gloria Chung(鍾詠嫻),飲食及旅遊記者、博客、食物造型師,對世界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深信吃不止是兩秒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