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公關災難:鼓吹歧視的「幽默感」

A+A-
德國家具公司涉嫌種族歧視的廣告。 圖片來源:HORNBACH/YouTube
文:黃愛華

基於歷史原因,若然在德國批評某某種族歧視,實在是極為嚴重的指控。德國 DIY 家具公司 Hornbach 最近推出的廣告,就引來了各大德國亞洲社交平台群組議論紛紛。廣告首先所見,是幾位老中年白人在花園裡工作,隔著屏幕也嗅到他們一身髒臭,然後有兩位穿著白袍的男士,將這些骯髒的衣服丟進機器裡(其中包括影片刻意強調的內褲)。機器將衣服掉進包裝袋,鏡頭一轉一名亞洲女士,在自動販賣機付款買了不潔的衣物,趕緊打開,深呼吸,露出極為滿足的微笑。不單滿足,那女子快感高至最後甚至翻起白眼來,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性高潮。最後廣告打出「春天的氣味」的字樣。

身為一個居於德國的亞洲女性,我早在兩星期前就於群組看到這方面的討論,當時因為忙,不以為然。想不到事情後來愈滾愈大,有韓國網友甚至聯署抗議,英國 Guardian 亦有報道。以我觀察,居德華人群組中亦有正反不同意見。認為這廣告歧視亞洲女性的,大多指出因為老中年白人「內褲」與亞洲女性的高潮表情,令人很自然想到「性」,也就是一般歐洲男士看過日本 AV 後一些對於亞洲女性一廂情願的定型;亦有人說到連那麼髒的內褲也能討亞洲女士歡心,展示的正是白人至上主義,明顯眨低亞洲女性。至於認為這則廣告沒太大問題的人,最大理據是因為 Hornbach 的這廣告,還有其他族裔與性別(包括白人)參與,但我所見這些廣告都很短,只有當事人深呼吸翻白眼的表情,卻沒有了前段故事。

Hornbach 在 Twitter 的正式回應是:「廣告要說的是世界急速城市化,及城市生活品質下降的狀況。人們只能透過自動販賣機聞到春天的氣味。是每個人面對的問題。不單單是亞洲人。」當然沒有多少人接受這樣解釋,於是 Hornbach 決定 4 月 1 日在他們公司舉行公開討論會(註),並邀請對這議題有意見的人參與。

每每談到廣告中種族與性別的議題,許多人首先的回應是「你太沒幽默感了」、「開個玩笑罷」。我自翊是個言論自由至上的人,有時覺得,朋友間互相嘲諷,互相開個性別或種族的玩笑,只要本身就歧視議題抱有意識地嘲諷,且並非為了詆譭對方,也無不可,各人自嘲甚至樂此不疲。但這當然不適用於媒體上公開播放的廣告,更何況是在德國?住過了許多國家,我發現德國人對種族議題最為敏感(我並不是說他們最不會歧視別的族群,只是他們與相識的人說話時總比較政治正確)。比方說,在大學裡遇到了許多學生,從沒有誰敢問我「你是哪裡人?」,因為「你是哪裡人?」本身就暗示說你並非德國人;另外,一位德國友人曾因為我錯用了 Race(種族)而不是 Ethnicity(族裔)而與我鬧翻了兩天,在香港誰會因為這個原因跟你吵架?就算我認識比較右派的德國朋友,他首先會強調:「我不是不喜歡外國人,只是……」德國的極右種族主義在歷史上臭名遠播,一般人都會在公開及記名的場合收起不歡迎外國人(尤其是對難民)的一面,盡力保持個人自由與開放的形象。而 Hornbach 竟然公開拍出這樣的廣告,我只能說他們的市場營銷團隊愚笨至極。

不過,雖然德國人對種族議題較有意識,說話小心,但作為一名亞洲女性,我必須說,不少德國人依然對亞洲女性有極為偏頗的性別定型,過度虛幻的 Fantasy,甚至物化了我們。只要在這裡住上一段日子,走出學院範圍或朋友圈,就會在社會百態中看盡這些現象。我與身邊幾位華人女性朋友,就在德國分別遇過多次性騷擾,他們尾隨用德語細細地說變態話,或是經過身旁說一句「Moshi Moshi」(發音與德文女性陰部 Muschi 相似),然後大聲訕笑。從前一名德語老師直接跟我說,一般德國男女對亞洲女性都有誤解,加上對比起土耳其地區的移民,亞洲(東亞/東南亞)女性在德國社會屬非常少數;相比起德國的穆斯林或是難民,東亞或東南亞社群組織比較少及低調,聲音往往受忽略。即使是嚴謹的德國人,一談論亞洲女性就覺得可以放低標準,明目張膽。

如果單單看這則廣告,誰都絕可說一句:「人家開個玩笑罷。」但我明白居歐亞裔女性的憤怒,如果我單純分析你這廣告的內容和意念,或許只能說很低俗無品味,可以一笑置之。但若觀察一下這社會環境,大家可能要問的是一句:「這樣的廣告鼓勵了怎樣一種已極為嚴重的偏見或歧視?」稍為有點意識和責任感的廣告團隊,應該早料到這樣的內容會間接或直接傷害了一群人,助長了一些原本已經讓這群人感覺難受的社會風氣。

說到尾,又是一場公關災難,而最令我失望的是,後來發現 Hornbach Digital and CRM 部主管,竟然也是一名女性。

註:這場公開討論會的地點頗偏遠,附近比較有名的城市是 50 公里外的海德堡,雖然 Hornbach 說可以協議共同承擔交通費用,但依我所見即使是最近的火車站也在 6 公里外,本人實在有心無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