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港口業務發達,亦是郵輪旅行熱門城市。不過,居民在如此繁榮的地中海城市,生活卻未必安樂。馬賽的貧民區,建築因日久失修,正在陸續倒塌。
Samira 居於馬賽市中心 18 世紀的建築物裡,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公寓內石梯傾斜且鬆脫。她帶「衛報」記者察看自家廚房牆壁上的裂縫:「我很擔心,這幢建築正慢慢地崩塌,最終會把我活埋。」走到浴室,黴菌及濕氣滲透天花板。「我害怕閉上眼睛,總擔心天花板會塌陷。我要服安眠藥才能入睡。」
有倒塌之虞的建築並不止 Samira 的公寓,近來亦已有建築物坍塌。去年 11 月,貧民區的兩座建築物突然倒塌,造成 8 人死亡。近幾個月,數百戶居於危樓的家庭被撤離,為數約 1,000 人。他們當中,許多都是低收入者,現時仍以酒店為家,等待進一步安置。
Samira 的公寓最近亦收到撤離指示。公寓翻新期間的數星期,他們暫住酒店。不過,或許因為公寓本身已破落不堪,Samira 的家人 Yassin 擔心,只是復修翻新並不足夠:「我覺得不安全。每次聽到鄰居在樓上走動時,我都祈求天花板不會塌下來。」
居民除了擔驚受怕,還對政府一直忽視樓宇安全的問題感到憤怒。據報,早在 2015 年已有一份政府報告警告,市內有 10 萬居民,正居於 4 萬間破舊危險的居所,大部分集中於市中心。近日,團體都在抗議政府一直以來沒有認真處理問題,卻在過去十年間,於海濱博物館項目、吸引郵輪遊客方面,大灑數百萬資金,無視日益致命的建築危機。
倒塌事件揭示的,可不止於建築危機,同時突顯整個馬賽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人口約 85 萬的馬賽,隨著工業衰退,大量居民生活於貧困之中。相對於西歐大部分城市,貧困人口重新安置於郊區;馬賽的低收入及勞動階層人士仍於市中心生活,而富裕及中產人士則早已遷居至海邊、郊區或村莊。當地建築師 Carole Lenoble 表示:「馬賽可能是歐洲最後一個工人階層為主的城市。」
偏偏,市中心只有極少社會保障住所,多數居所均由貧民窟的業主經營租賃業務。同時,當地物業的炒賣情況增加。有住屋專家表示,政府的忽視,乃刻意為之,擔心地方政府可能利用是次建築物危機,撤走馬賽北部的貧困居民,好清理市中心,發展房地產業務。Lenoble 指:「馬賽的房地產壓力很大。11 月倒塌的建築物,100 米開外便建有豪華酒店。由於房地產有需求,政府根本不欲興建公共住屋。我們不能讓是次危機成為驅趕貧困人口的行動,應該興建更多公共居所。」
抗議活動主要針對執政長達 24 年的市長 Jean-Claude Gaudin。前社工 Nasséra Benmarnia 指斥市長:「不為建築物進行維護、建設住屋,都是刻意的政治選擇,令大家陷入死亡威脅。」但 Gaudin 早前在大樓倒塌時的講話,則否定有關說法,堅稱市政府的房屋政策無可指摘:「我的團隊及本人,有一項大型計劃,翻新舊式及不適宜居住的房屋。」然而,「衛報」引述馬賽當地的記者報道,揭露部分政客,本身正以高價出租這些環境惡劣、危險的公寓,牟取利益。城市規劃師 Patrick Lacoste 是社運組織 Un centre ville pour tous 的一員,他表示:「事件可能是讓大眾意識到住屋危機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