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力拒華為,Nokia 乘勢再起?

A+A-
去年巴塞隆拿舉行的「世界流動通訊大會」上,Nokia 佈置的裝飾。 圖片來源:路透社

曾經是手機市場霸主的 Nokia 近年看似消聲匿跡,其實經歷轉型後已重整旗鼓,成為全球第二大 5G 設備供應商。正當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試圖封殺市場龍頭華為之時,Nokia 是否有望坐收漁利,最終取代華為?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美國正意圖合縱連橫,遊說盟友英國、德國和日本加入封殺華為行列,反華為的政治措辭正好為 Nokia 所用。今年 2 月,Nokia 行政總裁 Rajeev Suri 在演講中呼應美國,警告一旦沒有安全的 5G 系統,「關鍵的商業機密會隨網絡洩漏,包括飛機創新技術、藥物配方和電動車原理圖」。

封殺華為帶來發展契機

Nokia 成立之初歷經過多次轉型。1865 年從事木漿業務,一個世紀後轉型生產橡膠、電子產品、靴子、輪胎、防毒面具、電腦等。1980 年代開始製造手機,其千禧年推出的型號 Nokia 3310 更獨霸全球,成為手機業界龍頭。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Inc. 數據顯示,其所佔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到 2008 年升至近 40%。可惜盛極而衰,智能手機出現令 Nokia 手機銷情急轉直下,被蘋果 iPhone 與 Google Android 系統手機等後起之秀取代。

2013 年 Nokia 以 72 億美元把手機業務出售予 Microsoft 以後,其佔手機市場份額徘徊在 14% 左右。企業方針自此轉為生產電訊設備,如蜂窩天線、路由器及 5G 系統組件。2015 年以 170 億美元收購法國競爭對手 Alcatel-Lucent,使其超越瑞典同業 Ericsson AB,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訊設備製造商,地位僅次華為。

但完成收購後,Nokia 未嘗錄得盈利,又經歷多次大裁員。去年收入報 226 億歐元,虧損為 3.35 億歐元,今年 1 月又再宣佈大裁員。美國國會關注華為安全隱患,無疑為 Nokia 業務帶來新希望。

Nokia 通過收購前美國巨頭 Motorola 和 Lucent 業務,開始得到美國認可。由於 Alcatel-Lucent 旗下 Bell Labs 研究中心,長期接觸美國政府敏感資料,因此 Nokia 收購 Alcatel-Lucent 時,依法例要接受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審核,最終順利通過。

此後華府審查華為安全威脅時,亦有徵求 Nokia 專業意見。有知情人士透露,Nokia 高層曾經與美國國會情報委員會及國家安全局(NSA)官員接觸,並曾指出華為的硬件部分,較容易受間諜監控或網絡攻擊。

Nokia 業務發展同樣得到芬蘭官方協助。芬蘭出口信貸機構 Finnvera 行政副總裁 Jussi Haarasilta 表示,正與美國進出口銀行(EXIM)商議,共同資助 Nokia 產品銷售至其他國家的可能性。有美國進出口銀行官員亦承認,正與芬蘭探討「一站式融資方案」,專門協助非中資企業外銷電訊設備,屆時 Nokia 亦將受惠其中。

中美之間的左右逢源策略

然而,Nokia 在配合美國對付華為同時,卻未有放棄中國市場。譬如去年 7 月,Nokia 簽署超過 10 億美元的合約,向中國移動提供設備服務;3 星期後,又向美國 T-Mobile US 出售 5G 儀器及設備。

去年世界流動通訊大會上,Nokia 行政總裁 Rajeev Suri 手持新推出的 WiFi 設備。 圖片來源:路透社

現時,Nokia 在大中華區僱用約 17,000 多人,包括香港和台灣,僱員人數是芬蘭的 3 倍。Nokia 甚至與中國國企成立合資企業,在區內營運廠房與 6 間研究中心。行政總裁 Rajeev Suri 在芬蘭總部接受訪問時聲言,仍然期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期望成為中國的最大國外供應商。去年 Nokia 在中國地區市場銷售額超過 20 億美元,佔市場份額約 10%。

Nokia 主席 Risto Siilasmaa 不但兼任「芬中創新企業合作委員會」聯席主席,2017 年 6 月訪華期間,更宣佈創立新部門,協助中國網絡公司擴張海外。他聲言:「我相信互信是中國與芬蘭關係的根基。」

Nokia 試圖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令人聯想到芬蘭在冷戰時期的純熟外交手腕,保持與強鄰蘇聯和西方國家的友好關係。但同樣的策略,在中美衝突中是否奏效,確實令人有所保留。

早前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建議,禁止鄉郊電訊供應商使用聯邦撥款,購買威脅國家安全的設備,矛頭直指華為及中興(ZTE)。Nokia 說客聲援反華為措施同時,華為代表律師卻反駁:Nokia 與中國國企「華信郵電」經營合資企業,究竟 Nokia 與華為有何根本分別?

如此針鋒相對,Nokia 又要同時討好中美雙方,意圖坐收漁利,殊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