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自我膚色歧視

A+A-
根據婚姻市場的數據,膚色黝黑的女性,結婚機會不及膚色較淺的黑人。 圖片來源:Timothy Fadek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每當談到黑人承受的膚色歧視,大家都簡單想像為白人的不友善目光,但美國黑人作家 Kaitlyn Greenidge 在英國「衛報」坦言,更殘酷的現實在於黑人社群的自我歧視。很多黑人都偏好以膚色較淺的對象作為伴侶,膚色愈黝黑,則愈容易孤獨終老,這是最難以宣之於口的事實。

Greenidge 在過去兩年從事小說研究,其中一部內容講述 1870 年代美國重建時期(Reconstruction era),一名年輕黑人女性的人生際遇。女主角生於黑人資產階級家庭,照道理是贏在起跑線上的人生勝利組成員,但她的膚色遠較母親黝黑,最終使她無法在家庭中得到認同。這種在兩個世紀前出現的小說情節,其實至今仍然以不同形式存在。

Greenidge 翻查多項研究證實,黑人膚色深淺換來的機遇,絕不亞於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差距:2011 年有社會科學研究證實,膚色愈深的黑人女性,被判囚的刑期普遍較高;膚色較深的女學生,被停學機會又比膚色較淺者多 3 倍;遇上暴力行為的個案數,同樣是以深膚色黑人佔多。

研究指膚色較淺的黑人女性,較易覓得社會地位較高的伴侶;圖為 Kanye West 與妻子 Kim Kardashian。 圖片來源:路透社

Greenidge 認為,在這個白人主導的社會裡,深膚色黑人遇到工資和待遇的不平等,她還可以理解。最叫她感到不安的,是婚姻市場的數據,膚色黝黑的女性,結婚機會同樣不及膚色較淺的黑人。社會學家 Margaret Hunter 早在 1990 年代,研究膚色歧視,與黑人及拉丁裔社群的婚姻與親密關係,結果同樣證實,膚色與婚姻比例掛鉤。黑人女性整體上結婚比率較低,而且膚色愈深,下嫁的男性社會地位愈低。

由於黑人與其他膚色人種通婚的比例偏低,因此數據所反映的,相信正是黑人內部的膚色成見問題。這些研究結果,使 Greenidge 對膚色歧視有更深入反思,她認為白人權力架構帶來的歧視清晰可見,你可以示威抗議,但更根深柢固的黑人自我歧視,很多黑人都無言以對,是膚色歧視中最難解除的「魔咒」。

位於西非象牙海岸的美白產品廣告牌。 圖片來源:ISSOUF SANOGO/AFP/Getty Images

Greenidge 坦言,自我膚色歧視問題,遍及全世界有色人種,社會情境雖則各有不同,但從美白產品能夠行銷全球便可知,這不能簡單歸咎為美國獨有現象。她早前與兩名有色人種女作家討論此事,她們分別為美籍印第安人 Mira Jacob 和美籍孟加拉人 Tanaïs,大家在寫作路上同樣受過林林總總的歧視,但 Greenidge 認為最棘手始終來自有色人種內部:

讓一切變得難以啟齒,是內化的白人優越主義。即使白人明天起在這個星球消失,膚色歧視依然會存在於我們社區,或者這是最叫人痛苦的部分。

追根究底,這些問題是源於黑奴制度。黑人來到美洲絕大多數都是從事奴隸工作,成為白人的資產一部分。奴隸身份由母親代代相傳,假使白人男主人與黑人女奴有染,其誕下的混血子女亦順理成章成為資產一部分。雖然普遍較白的膚色,也不能令他們被接納為白人一分子,但膚色愈白就愈多自由的可能。

只是黑奴解放以後,這些標籤還是維持下來,甚至變本加厲。美國歷史學家 Willard B. Gatewood 曾經在著作 Aristocrats of Color: The Black Elite, 1880-1920 中,談及 20 世紀初很多黑人教堂,同樣是依據膚色深淺安排座位。

Greenidge 坦言,不知道如何改變自我膚色歧視現象,但相信公開承認和談論此問題,是最重要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