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為了保護海洋,你會去到幾盡?

A+A-
Raymond 每天也划艇來回東涌及䃟石灣,坦言沒了海洋的話,生命也會失了意義。
文: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陳昶詠

炎夏將至,很多人都會到海邊或海上「與陽光玩遊戲」,卻很少察覺到日趨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曾患肝癌、68 歲的羅樹源(Raymond Lo)於 3 月底發起 2 日 1 夜獨木舟長征挑戰,身體力行呼籲公眾,以行動一同保護海洋「走塑」,並為綠色和平籌款。

「走塑」勇士 Raymond 準備出發挑戰划艇長征之旅。

與獨木舟結緣 愛上海洋

Raymond Lo 二十多年前確診肝癌,切除 4 分之 1 肝臟。他辭去工作,專注休養後康復。為免癌病復發,他嚴格控制飲食及積極運動,例如划獨木舟、踏越野單車及行山等。眾多運動中,他特別鍾情於獨木舟,因為在海中的自己最自由自在。他每天都會從東涌逸東邨附近出發,划獨木舟數小時到大嶼山一帶。他更曾划艇到屯門黃金海岸、馬灣及環繞香港國際機場一周,亦會閒時擔任教練,一對一授班。他每天划艇數小時,與海洋建立了一份深厚感情,卻坦言愈來愈心酸:「近年我每次划獨木舟,看到海上有很多塑膠垃圾,划不久就看到膠樽、發泡膠,為甚麼海洋會變成這樣?我要讓更多人知道海洋生病了。」

「走塑」勇士 Raymond 正進行 2 日 1 夜划艇挑戰。

為「走塑」保海洋 划艇兩日一夜

其實早在 2016 年,Raymond 已為綠色和平划獨木舟籌款。他環繞大嶼山一周,全程 80 公里,歷時 11 小時。為甚麼 3 年過去,Raymond 會再一次發起挑戰,更將旅程延長至三十多小時呢?原來他受到綠色和平 3 月發佈的「塑膠圍港:香港海域塑膠分佈 2018」啟發。這項研究為香港首個海岸塑膠的全面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水域微塑膠濃度,比 3 年前急升 11 倍,並遍佈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微塑膠,可能來自即棄的塑膠食品包裝。Raymond 視海洋如己出,因此他決定要划艇到香港多個水域,沿途拍攝海洋充斥塑膠包裝垃圾的情況:「經常跟身邊的人說,海洋的塑膠污染有多嚴重,他們大多也不會明白,因為日常生活根本不會經常密切接觸海洋。所以我要親身拍下那些垃圾給大眾看,那他們就不能再視若無睹,明白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的重要性。」

沙灘上有很多塑膠垃圾,破壞海洋生態。

面對風高浪急 毫不退縮

3 月 30 日早上 7 時,Raymond 從東涌出發,並在旅程的初段拍攝海上垃圾情況:「我沿途見到很多塑膠包裝、水樽等垃圾,源頭減廢絕對是刻不容緩。」中午前,他划艇到達最考功夫的分流一帶,這是大嶼山最西南端的海灣。綠色和平全程監測 Raymond 的位置和定期聯絡他了解狀況,知道雖然當時他要逆東風而行,但狀態還不錯。不過到下午,海面風浪開始增強。Raymond 回程後分享指,由分流到長洲本來只是幾里路,卻因水流太急湍,用了 5 小時才划完,耗用了大量體力,難以繼續划艇旅程。基於安全考量,便決定第一天於長洲休息一個晚上。

面對大風大浪,Raymond 為喚起公眾保護海洋,面不改容地完成划艇挑戰。

Raymond 的原訂路線是由南丫島東行港島南,經赤柱、石澳繞港島北到達中環,但審視行程節奏,以及天氣預報指風速可達 7 級,他不得不更改計劃,由長洲向港島西划行。翌日天氣更不穩,風勢強勁,水流急湍,但 Raymond 卻毫不退縮,堅持划至港島,完成約 60 里的划艇挑戰,無論是體質和精神都令人佩服非常。

Raymond 肝癌康復後,積極做運動,更愛上獨木舟及海洋。

挑戰吸引過百位人士捐款支持

下午 4 時,Raymond 於西環碼頭上岸,並抵達中環,完成旅程。他及後分享,在風雨交加的情況,海浪又不斷衝擊艇身,如坐過山車般,幾度差點翻艇。他指本來以「三支香」(發電廠)作方向路標,但因中途突然下起大雨,一度失去了視野,既看不到南丫島,又看不到香港島。最終他只好在海中等待停雨,足足半小時後,雨勢終於漸小,他才能繼續旅程。他直言旅程充滿挑戰,但希望往後能帶著這份不放棄的精神,發揚「走塑」及愛護海洋的信息。

Raymond 完成挑戰,兒子羅力威與媳婦雨僑一同現身中環撐場。

Raymond 兒子羅力威攜太太雨僑到中環碼頭見證爸爸完成壯舉 ,以示支持:「爸爸出發前,家人也有點擔心,但明白他是希望大家關注海洋塑膠污染,因此我們以他為榮。今天是我和雨僑的結婚一周年紀念日,爸爸這日完成『撐海洋走塑』的長征,令這一天更具意義。我們應多關心海洋環境,拒絕過度塑膠包裝。」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