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高級市場崛起,日本食品業轉戰東南亞(上)

A+A-
UCC 在印尼的路邊咖啡店。 圖片來源:Andrew Aitchison/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日本的食品業,除了百年醬油廠龜甲萬(キッコーマン)、調味料味之素等大廠以及部分餐飲業之外,長久以來對於海外發展,一直採取消極的態度。

然而隨著日本人口減少,代表「嘴巴」與「胃」也都在縮減,這讓近十年來的趨勢有所改變。日本食品業長久以來建立的良好形象,剛好迎合整個東南亞高級市場的崛起,促使了一波海外發展的新浪潮。

知名咖啡集團 UCC,正是第一個衝上這波浪潮者。雖在日本國內市場增長穩健,但是面對星巴克(Starbucks)等對手與日俱增的威脅,加上便利店推出「一百日元咖啡」低價搶市,上下擠壓讓它的獲利空間喘不過氣來。

海外市場開拓,成為 UCC 生死存亡關鍵。它第一個上岸的地方,是菲律賓。

過去菲律賓喝咖啡的習慣還停留在三合一即溶咖啡,只有少數富裕階層才懂得品嚐單品手沖。

看準這塊市場的龐大潛力,從 2014 年起,UCC 先在菲律賓建設合資的烘豆工廠,並收購了咖啡機販售商。先站穩製造、銷售兩隻腳,下一步就是教育消費者

透過當地的合資企業經營,在菲律賓的馬尼拉購物中心,開設了 UCC 咖啡學院。先從當地選出適合的員工到日本總部研習,再返國傳授日式咖啡沖泡法,從選豆、篩豆、烘豆到萃取,咖啡豆的品質管理、如何辨別好壞、提供優質服務等,一條龍完整學習,不到半年就吸引了兩百多個學員。

目前 UCC 已經在菲律賓站穩腳步,成功塑造了新的營運模式,接下來正計劃要複製到泰國、印尼、新加坡、台灣等地,透過直接投資當地企業,提供更多品味咖啡的方式。UCC 樂觀預計,未來每年可以達 150% 到 200% 的增長幅度。

除了像 UCC 這樣的大型集團之外,向來保守持重的中小企業也被逼著到海外討生活。本業為製造加工芝士,以「Q.B.B」品牌聞名的六甲牛油(六甲バター),2014 年起就準備進軍印尼市場。籌備了四年,第一座海外工廠去年起已在印尼的雅加達郊外開始運作

以加工芝士品牌「Q.B.B」聞名的六甲牛油。 圖片來源:六甲バター株式会社/Facebook

「這裡芝士的市場規模還停留在日本的 1970 年代,成長空間仍大有可為。」六甲牛油董事笹井研二說。

他估計,當一國的人均 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 3,000 美元(約合 24,000 港元)時,芝士製品才會開始普及。2017 年,印尼的人均 GDP 突破 3,800 美元, 在日本,芝士以冷藏的種類為主;但是在印尼,冷藏的運輸供應鏈尚未普及,只好開發出可以常溫保存的產品。同時配合當地的消費者,開拓出強調鹽味口感、焦糖香蕉,以及意大利薄餅口味的產品。

另一方面,則盡可能將日本的技術引進當地。例如條狀芝士,是六甲牛油自 1960 年就領先對手開發出的形狀。因為方便食用,當時一舉打開了日本國內的市佔率,在印尼也是前所未見的產品。「只要供給穩定了,就可以把新吃法拓展開來。」印尼合資企業的副社長成瀨喜之說。

除了在超市頻頻舉辦試食活動,同時販售袋裝、單條的兩種包裝。為了吸引小朋友,還設計了宣傳專用的卡通吉祥物,不惜耗時一點一滴進入家庭客層。

海外的成長市場雖然有更大的機會能拉高營業額,但若無法即時察覺並應對消費者的變化,轉眼間就會淪為失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