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傳統教育,塑造「不被 AI 取代的人才」(下)

A+A-
Ory 研究所的分身機械人 Orihime 能代替病童到學校學習。 圖片來源:路透社

「所有學生都必須要在畢業前創業!」這種幾乎是強迫學生提前成長、像母鷹把小鷹踢下懸崖學飛一樣的課程目標,是由一家暫名為「i 專門職大學」所提出的,2020 年即將在東京都墨田區開辦。

為了成立這所大學,四處奔走的慶應義塾大學媒體設計研究所教授中村伊知哉解釋,「日本人對失敗很嚴格,只要一次就可能讓人萬劫不復。我希望學生們可以在學生時代體驗各種失敗,由失敗中學習,迎向下一個挑戰。」

中村教授於新宿舉行 i專門職大學的模擬『授課』。 圖片來源:中村 伊知哉/Twitter

他認為日本之所以很難出現劃時代的事業,「問題出在大學」。「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孕育出 Google,哈佛大學培育出 Facebook 。日本大學卻欠缺孕育新事業的土壤,很難培育出『01 人才』,」這種危機意識。促使他決定開辦這所大學。

東京都的另一角,世田谷區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裡,教室出現一台白色的小機器人,正和學生坐在一起聽課。它是名為 OriHime 的「分身機器人」,能代替遠方的主人到校上課,還可以和老師與同學交談,彷彿主人就在教室。

讓機器人幫你到學校上課?這聽起來像是個給懶蟲的好選擇。但創辦人背後更深刻的意涵是:「幫助因為生病無法上學的人,透過分身機械人能獲得求學的權利。」

「因為我自己也沒能好好上學,」分身機器人的發明者,是 Ory 研究所(オリィ研究所)創辦人吉藤健太朗。他回溯自己發明的起點,高中時拒絕上學,一直被人當成怪胎,這種與眾不同的經驗,反而引發他的創意。「我曾經整個星期都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孤獨真的很難熬。」這種親身經驗讓他有了分身機械人的意念,代替自己向外界溝通。

吉藤自學各種知識,還在科技展獲勝,經特別選拔進入早稻田大學就讀。可是卻找不到教授願意指導他研發分身機械人,只有在宿舍自行研究,埋首開發。他把必修科目丟在一旁,偷偷混進自己覺得重要的課堂,例如和機械人設計相關的美術課程、可學到募資方法的管理學課程等。

OriHime 分身機器人自推出以來,就受到特殊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尤其全身肌肉萎縮無力的漸凍人患者,光靠著眼球動作便可以操作分身機械人,傳達自己的意思。換句話說,已逝的傳奇物理學家霍金,如果能有這台機器人協助,成就恐怕會更驚人。

除了普遍教育吹起新創風,就連菁英教育也出現了新的變化。

UWC 亦設有短期暑期課程。 圖片來源:UWC ISAK Japan/Facebook

一般國際學校給人的印象就是貴族學校,但位於長野縣輕井澤的「世界聯合學院(UWC)日本 ISAK 」,該校 7 成學生,都靠著全額的獎學金就讀。

這所英語授課的寄宿制國際高中,目前有 190 多位學生,分別來自 73 個國家地區。日本分校的創辦人,也是代表理事的小林凜,標榜的教育目標在於「跨越國家和領域的藩籬,培育引領改革的創變人才(Change Makers)」。

小林凜說,這所學校的學生「除了國籍和語言等表面差異,也有經濟能力差異,就像是社會的縮圖,」學生們在多元環境中,學習引領改革必要的領導力。

小林凜強調,同樣價值觀的人聚在一起,就無法創新。「這所學校故意建立多元環境,可是原本公立學校的學生就有這種特色。關鍵就在於大人們願不願意接受、是否體悟到要活用這些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