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者的選擇:鎮壓或讓步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假如相信人有嚮往自由之心,獨裁者要面對人民抵抗或是必然之事。當抵抗發生,獨裁者眼下有兩個選擇:鎮壓或讓步。假如選擇前者,決定的原因是甚麼?美國「霍士新聞」外事記者 Christopher Massaro,去年於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發表碩士論文,以「獨裁者的選擇:面對抵抗,鎮壓或讓步(The Dictators’ Dilemma: Repression or Concessions in the Face of Resistance)」為題,分析獨裁者之所以選擇鎮壓,其實往往色厲内荏,內心害怕失去權力,並非理性決定。

Massaro 的研究以「阿拉伯之春」為背景,當中提到儘管冷戰結束後,世上不少國家都在民主的轉型及鞏固上取得非凡進展,但中東及北非地區卻陷入威權主義的衰落之中。這些地區裡,民主社會必須的組成元素 —— 公民和言論自由大受打壓,加上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上升等原因,終於導致求變的人民反抗政權,爆發「阿拉伯之春」。

2011 年,利比亞民眾走上街頭,要求卡達菲下台。 圖片來源:John Moore/Getty Images

Massaro 特意強調,民主 – 獨裁的二元法,不能包涵並區別現時世上不同的政權。兩者之外,威權政權(authoritarian regimes)已成為一種風潮,其特點是容許最低反對程度的反對派參政,並加以嚴格管理,同時操縱選舉。這種混合的制度,使獨裁者得以披上民主的外衣,在受操縱的選舉中獲得權力。同時,當權者深明威權主義可能招致外界反對,故會假借部分民主元素以收安撫之效 —— 聲稱國家正走向自由民主,實際上卻是濫用制度以維護自己的權力。

此外,Massaro 認為獨裁能動力的鎮壓力量可分為兩類。他引用馬耳他大學地中海外交學院副院長 Derek Lutterbeck 博士的文章稱,其一是軍隊,通常用於應對外部侵略,其二則是「安全部隊」,即具有一定軍事特徵及某程度軍事能力的警察部隊。Lutterbeck 指出,許多阿拉伯專制政權均建立了這些軍事化的國內安全部隊,其任務正正在於防止政權崩潰及抵禦國內威脅。這支鎮壓力量受強烈的意識形態凝聚,又或對政權及領導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依戀。他們向政權表示忠誠、以支持者身份執行任務,以換取領導者分配的利益。

獨裁者之所以將鎮壓力量分開,在於防止軍隊倒戈叛變。創建其他組織平衡軍隊勢力,則可削弱其協調能力,使政變更難發生。

粗略瞭解專制政府的各種手段,下一步便是分析選擇鎮壓的原因。Lutterbeck 認為,政權的強制能力(coercive capacity),影響政權對威脅的感知,以及訴諸暴力鎮壓的意慾。強制能力由國家的軍事及安全支出,相對於總支出來衡量。若國家向其強制能力提供更多資源,則可降低鎮壓的成本。密芝根大學政治學教授 Davenport Christian 認為:「鎮壓的成本降低,使當權者認為,選擇鎮壓在策略上對自己更為有利。因為更多人可能受到政權的管制。」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但政權若基於成本考慮選擇鎮壓,在獨裁者角度來看,是否等於理性決定?Massaro 並不同意,因為獨裁者受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左右,往往會作錯誤判斷。其最主要目標是保持權力,為此他必須找出最理想的選擇。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einhard Selten 認為人類的計算及思考能力,會在理性產生認知上的限制。換言之,獨裁者指示鎮壓的決定,並非完全理性;在他眼中,或許只要付出的鎮壓成本低於收益,便是可行手段。

恐懼或憤怒等情緒,亦影響了有限理性下所作的決策。Selten 認為,這些情緒令個人的焦點變得狹窄,著眼於當下的即時目標,以及如何處理正面對的恐懼,情緒因而控制了獨裁者的思維及想像方向。Massaro 則指,恐懼或絕望,可能促使領導者選擇適得其反的壓制措施,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

被情緒左右的獨裁者,難以作出理性決定。但反過來說,情緒卻在人民的社會運動及集體行動中發揮積極作用。以敍利亞為例,政權早期選擇藉鎮壓阻止人民起義,反而令衝突升級,最終演化成內戰。他引用政治研究學者 James M. Jasper 的文章,指對民眾來說,情緒構成人們對事件的反應,有助塑造行動目標。社會學家 Randall Collins 形容,情緒是「團結的膠水(glue of solidarity)」及動員衝突之物。

值得注意的是,Jasper 認為,這些情緒是理性的:「某程度上,情緒依賴於認知,讓人學習及適應某種環境,亦即理性處理。」Massaro 舉例:當一件重大事件發生,人們走上街頭抗議當前事態,表達憤怒及挫敗感時,是非常冒險的主張。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傾向使用鎮壓手段,壓制個人情緒的專制政權。面對高牆,抗議者當下浮現恐懼、焦慮、懷疑及憤怒等情緒,是理性的反應,尤其當對手是全副武裝的人員。而這種共有情緒,在抗議活動中把人們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