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以恩寵之名」—— 沉默有罪

A+A-
電影「以恩寵之名」劇照。

人會變,導演尤其擅長巨變。例如昔日最擅長嘲諷中共作為笑料題材的,今日會瘋狂舐共。也例如 François Ozon,拍過「8美千嬌(8 Women)」、拍過「泳池情殺案(Swimming Pool)」,近代少少,拍過「我要… 17 歲(Young and Beautiful)」,上一齣是「分裂性遊戲(Double Lover)」。不是說拍過以上電影的導演不可以拍神父戀童案,但你也以為必定似 Pedro Almodóvar 的「聖.教.慾(Bad Education)」,個人風格不會失去。完全估錯,在「以恩寵之名(By The Grace of God)」,François Ozon 簡直將所有武器放下,含蓄內斂到你以為看錯另一個人。

凡事總有原因。O 先生索性在電影內將理由說清楚。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幾十年來,神父性侵了無數兒童。已長大成人、有美滿家庭的受害者,眼見一身罪孽的神父居然回歸,並有機會繼續跟兒童親密接觸,出於正義感,也出於個人救贖,向教會反映不果後,毅然報案。一石激起千重浪,事件讓更激進的另一受害人也現身,發起組織,向傳媒揭露內情,搞記者會,務求逼警方與教會正視問題。風波愈滾愈大後,再帶出更多受害人,更多更悲慘的故事。官司仍在處理中,無論是戀童成癮的神父,還是存心隱瞞真相的教會,目前仍然消遙法外。O 先生拍這齣電影,某程度上,就跟受害人紛紛站出來一樣,目的是伸張正義。

如果選擇用一個不帶暴力的手法挑戰強權,「以恩寵之名」彷彿一本教科書。首先,要集合一眾志同道合、肯付出甚至犧牲的人 —— 不願回想悲慘往事的,要把歷史公開出去。身份曝光後,即使會影響工作影響家人,也要接受傳媒訪問,因為得到坊間大多數的支持非常重要。要得到不關事的人的支持,就要曝光。曝光也要有技巧:不可嘩眾取寵、不可帶有復仇或攻擊意味,要將個人情緒暫且放下,將對公義的追求放到最前。最重要是,成員與成員之間的觀念、處事手法、道德觀或接受能力,必定有分別,但不可以因此便鬼打鬼,互相指罵繼而四分五裂,必須團結一致透過對談找出共識。否則,別說對抗財雄勢大的教會、對抗極端虔誠的教徒,就是應付有自己立場的傳媒,也無計可施。

或者,你會說神父賤格,關教會甚麼事?電影要挑戰的,不只性侵,更包括看似無害的沉默。因為,教會沉默、家長沉默、受害人沉默,不會解決惡魔,只會讓惡魔遺害人間。所以,沉默也是一種罪行。去到結局,O 先生狠狠拋下一個場景:一心脫教的,跟依然出席教會活動的戰友,發生爭論接近衝突。然後,看似依然相信宗教的,給兒子問了一句:「你還信神嗎?」立即語塞。沒有之前作品的鋒利,但殺傷力肯定更強。難怪在法國有宗教狂熱者建議禁播本片。好在那是法國,還有自由,還有免於恐懼的創作空間。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