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都會失戀?

A+A-

子非魚,安知魚不樂?近日的法國研究,就證明情感不是人類獨有的產物,而且人類也能透過實驗知道魚類的感受,更發現魚類會為失去伴侶而感到傷心沮喪。

「九間始麗魚」身上有九條黑色間條,是中美洲一種細小、奉行一夫一妻制的魚類。布爾崗大學(University of Burgundy)的研究人員在這種魚身上進行了一連串的實驗,測量牠們的情緒狀態和情感依附(emotional attachment)程度。

科學家先讓 33 條雌魚選擇「丈夫」,並將牠們分開兩批進行觀察。一批雌性魚與「丈夫」分開;另一批則放在一起。研究人員訓練雌性魚辨認水族缸中的兩個盒子:白色的「正面」盒裝有獎勵食物,黑色的「負面」盒則空空如也,再在中間再放一個灰色盒,用來混淆視聽,觀察雌性魚的反應。

測試發現,理想伴侶存在與否影響雌性魚面對事物的反應及態度 —— 與理想伴侶為伍的雌性,態度較為樂觀積極,較快發現裝有食物的「正面」盒子;然而,與理想伴侶分開的雌性魚,在面對挑戰時則顯得悲觀和沮喪,牠們在 3 個盒子面前停駐,不翻開蓋子,甚至直接放棄尋找食物。

完成上述測試後,科學家對兩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觀察牠們的生育狀況。與理想伴侶結合的雌性,在生產過程中付出較多,較快產卵以及花較長時間看顧魚卵;與其他雄性魚結合的雌性,產卵意欲相對較低。

有份參與研究的行為生態學家 François-Xavier Dechaume-Moncharmont 以「半杯水哲學」解釋:「研究測試出牠們的情緒狀態 —— 如果處於樂觀的狀態,你會看見玻璃杯中有一半的水;但如果處於悲觀的狀態,你只會看見半空的杯子。魚類完全一樣。」

他補充道:「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只有人類能對伴侶產生情感,但此項研究證明這是錯誤的想法。」很多人認為戀愛只會讓人沖昏頭腦,影響決斷能力,但這種情感回應可能與基因、遺傳和進化有關,並有其價值。如果「愛」能在不同物種的進化過程中保存下來,就可能證明愛讓生物更好地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