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相處之道 —— 在一起分開住

A+A-

一對銀齡伴侶在年長以後開展關係,卻能長久保持下去,全因他們珍惜私人空間,願意分開居住,以及經濟獨立。經常見面,減少磨擦卻能維繫感情,這或可成為伴侶相處的新模式。

華爾街日報」記者訪問了 Sharon Hyman 及 David Demetre,兩人在一起已經 20 個年頭。他們透過加拿大約會服務 Telepersonals 留下錄音短訊,Hyman 聽到 Demetre 的留言後覺得驚為天人,要求見面,Demetre 對她的開放態度感到驚訝,但願意應約。

打破固有規則

他們最終談及共同生活及結婚,但沒有實行,全因彼此性格及生活習慣迥異。Demetre 每天很早起、內向、珍惜私人空間;Hyman 外向、會熬夜、喜歡與朋友及家人在一起。 63 歲的 Demetre 每星期都會去 Hyman 那較大的公寓中,共度幾個晚上。他說:「如果我們住在一起,關係就不會那麼好。」現年 56 歲的 Hyman 正製作一部關於分居的紀錄片:「既定假設是如果你們真的彼此相愛,就會生活在一起。我的問題是,這是『在說誰?』」

正值人生下半場的許多伴侶在重新定義「關係」。當中有不少人沒有結婚或同居,繼續住在自己的住所,每星期見面幾次,甚至有的每個月才見 3 次。他們經常說,雖然彼此有承諾,但又想要有個人空間及獨立性。

灰髮離婚」增加,55 歲及以上的離婚率增加一倍,更多單身的成年人可能想要一個長期伴侶,並希望在一起時不會有財務上轇轕,又或要處理與成年孩子的關係。像 Barbara Leslie 及 Mike Nieters 分別都經歷過失敗的關係,決定將分開生活作為經營關係一種方式。Leslie 曾結束為期 17 年的婚姻,數年後投入另一段關係,但 14 年後仍是告終,當中有 9 年住在一起。關係完結時,她 50 多歲:「我從未想過我會再次看到這個世界的色彩。」

Nieters 在數年後進入她的生活。他是一位屋頂工程承辦商,為 Leslie 修了幾次屋頂而認識。他們開始互相邀約,現已在一起 16 年了,但住處相隔 35 分鐘路程。他們會每天聊天、每星期見面數次,Nieters 到 Leslie 的家吃晚飯和過夜。Leslie 說:「他看的電視以『噸』計,而我不是超級電視迷。」而且一個愛郊外,一個愛城市,如果他們住在一起,那可能會是困擾。她意識到自己不必結婚,或與某人一起生活,也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或承諾。不過,Leslie 也坦白:「我理解自己是自由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無法想像沒有他會怎樣。」所以在伴侶受傷及接受手術期間,仍是由她悉心照顧。

伴侶關係新方向

俄亥俄州鮑林格林州立大學(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國家家庭與婚姻研究中心,社會學家兼聯合主任 Susan Brown 形容,這是一個「伴侶關係的新前線」。Brown 對 2,166 名年齡介乎 50 到 65 歲的成年人所進行的調查發現,有 3 分 1 在無婚姻關係中,處於長期伴侶關係但分開生活。學術界通常稱之為「在一起但分開居住(living apart together)」,而且 Brown 預計會變得更加普遍。

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人類發展及家庭科學助理教授 Jacquelyn Benson,在 2017 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57 至 85 歲沒有結婚的伴侶,有獨立住處的可能性可能是共同生活的 2 倍。她在早期的一項研究亦發現,這種安排吸引兩性的原因各異,男性想要保護他們的閒暇時間,女性想要保護自主權。但是當對方需要關心時,彼此都會馬上出現。」她說這些伴侶「正為彼此實現家庭的許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