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連機械人也會痛

A+A-
世人已愈來愈接受機械人擁有情感的可能性;但若實質感覺到痛,則又是另一個層次;圖為電影「智能叛變」劇照。

由於鋼鐵沒有痛感、電腦程式也理應沒有情緒,機械人普遍被塑造成冷靜理性的存在,而我們亦習慣把木訥而具邏輯的人戲稱為機械人。流行文化卻從一直孜孜不倦地探討,到底機械人會否有天演變出情感與自主思想:由「智能叛變(I, Robot)」中的機械人叛軍到「觸不到的她(Her)」裡的人工智能情人。然而,如果機械不僅能擁有如人類般的思維,甚至還能實質感覺到痛、癢、冷、暖,人類與機器的實質距離還有多遠?

由學者張在恩(Jae-Eun Jang,音譯)率領的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研究團隊,最近就成功研發一種能夠同時感知壓力與溫度的感應器,只要與電子觸覺系統配合使用,便有望研發出能提供觸感並辨識溫度的機械皮膚。觸感由壓力產生;透過使用氧化鋅納米線(Zinc oxide nano-wire)技術,感應器在偵測到壓力時,會即時利用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 effect)釋出電子信號。由於晶體在受到外來壓力時會變形、並隨外力的大小產生相應的電壓,這款感應器的運作完全不需依靠外來電池。至於溫感,團隊則利用賽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他們在感應器裡以不同金屬製成電路,若不同金屬之間存在溫差,便會產出熱電動勢(thermo electromotive force),微弱的電流就能告知系統物體的溫度。兩個系統共同使用,能容許機械皮膚如生物皮膚般同步探索物件的溫度與觸感。

理論上,感應器只能發送有關壓力和溫度的資訊;那「痛」、「癢」等主觀感受,又該如何判斷?張教授表示,已經跟團隊中的認知神經科學專家崔志雄(Ji-woong Choi,音譯)及機械人工程學研究員崔洪秀(Hongsoo Choi,音譯)合作,研製痛感探測的基礎技術。只要把受壓程度、受壓範圍、以及溫度感知加入運算,便可以決定痛楚的程度。團隊表示,當能夠研製出會痛的機械人,他們就會進一步研究如何控制可能會因此產生的侵略性行為。畢竟,如果機械人跟我們一樣會痛、會憤怒,那他們也有可能用自己的方法避免痛楚、並成為人類社會的威脅。

為何仍然要研究這種機械皮膚呢?其實除了用來製作與真人更相似的機械人外,這種技術在醫療上亦有極大潛能。以義肢為例,現時已不乏機械手腳的研究,而可用腦電波操控動作的義肢早就出現。若這種技術能加上人造的觸感與溫感,義肢跟原本手腳的功能就相距不遠了,對被截肢的人們來說,相信會是莫大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