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及文化部(MOTAC)秘書長依斯漢(Datuk Isham Ishak)日前稱,歡迎有意參與「第二家園計劃(MM2H)」的香港人,但前提是他們並非藉此逃避某些事情。有沒有港人如依斯漢所指,藉定居計劃逃避某些事情尚不得而知。不過,據澳洲廣播公司(ABC)報道,近年多達 33,000 名在澳洲申請難民庇護的馬來西亞人中,大多數並非真正的難民。
上週,澳洲駐馬來西亞高級專員 Andrew Goledzinowski 接受馬來西亞媒體訪問時指:「許多逾期居留者向澳洲申請難民身份。目前,我們收到 33,000 名馬來西亞公民的申請。」Goledzinowski 更形容,有馬來西亞人申請難民庇護原因在於「知道我們是一個大方的國家」。
據估計,目前約有 10,500 名馬來西亞人非法入境澳洲,數字比其他國家的國民更高。Goledzinowski 稱:「他們一直試圖延遲被驅逐出境的時間,我們非常認真看待難民問題。」馬來西亞人之所以能輕鬆入境,原因在於他們是少數可直接以澳洲電子簽證(ETA)系統,申請入境的外國人。該電子簽證允許申請人以短期旅遊或商務原因前往澳洲,毋須到大使館申請,且費用便宜,只需 20 美元(約 160 港元)。
澳洲邊防部隊(Australian Border Force)發言人則表示,政府絕不容忍利用簽證制度非法入境的人。至於如何「延遲離境時間」,馬來西亞外交部聲明回應 Goledzinowski 指:「根據我們所知,大量馬來西亞人申請庇護,是利用澳洲的移民法,使他們能以非法方式在澳洲停留更長時間。」聲明亦承認:「他們的行為,使其他具良好意願的馬來西亞人,更難在澳洲讀書、旅遊及生活。」
今年 7 月,澳洲廣播公司曾報道來自馬來西亞的入境騙局。其中,愈來愈多馬來西亞國民以電子簽證進入澳洲,然後在地申請庇護
然而,這些馬來西亞人甘願成為「難民」,背後有甚麼需要「逃避」?馬來西亞外交部副部長馬祖基(Marzuki Yahya)較早前在國會上表示,許多馬來西亞人受澳洲工資上漲及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吸引,而非在自己家園受到迫害。塔斯曼尼亞州亞洲研究所所長 James Chin 解釋,許多在澳洲、英國及南韓的馬來西亞人逾期逗留,原因是他們在當地找到現金支薪的工作。「多年來,人們普遍認為,在澳洲從事水果採摘可以賺很多錢。」來自馬來西亞的「難民」,便藉此在澳洲大賺一筆。
2016 至 17 年間,澳洲本土收到的所有庇護簽證申請中,多達 59% 申請人來自馬來西亞及中國,但只有 2% 的馬來西亞申請人獲准。邊防部隊發言人亦表示,今年上半年,馬來西亞人在澳洲境內提交庇護簽證申請的數字下降 3 成,「因為政府已致力停止這些無理的主張。」即使 James Chin 曾聽聞,有馬來西亞男子因聲稱與一名澳洲男性有同性關係而獲庇護簽證,但他強調,許多馬來西亞人的庇護申請都值得質疑。
他又指,不少華裔及印度裔馬來西亞人在申請中聲稱,馬來政府推行「馬來人至上(Ketuanan Melayu)」的土著政策(Bumiputera policy),是種族歧視。70 年代以來,馬來西亞一直實施部分具爭議的政策,為多數馬來族穆斯林提供特權,例如在公共服務及高等教育上給予優待。不過,James Chin 指,法律上其實很難證明這是針對性迫害,從而令申請人獲批難民身份。「每個在馬來西亞的人都認為,在澳洲獲得庇護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