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截查如何威脅個人健康?

A+A-
圖片來源:PHILIP FONG/AFP/Getty Images

每天,我們社交網站的版面,都被驚心動魄的警暴畫面佔據;而警察截查青年、搜身的過程,片段短且不帶血,人們很容易忽視警察隨意截停市民所帶來的後果。就在今年,社會科學期刊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出版了兩篇分別有關美國歐洲的研究,兩篇研究都顯示警察隨意截查市民,已經成為當年健康隱患。

自 80 年代起,各地警隊開始採用所謂「主動執法」(Proactive policing)的警政模式。傳統的警政模式,資源主集中在如何回應罪惡,罪惡發生後去制止、搗破、拘捕,再去搜證。而主動執法模式,是以預防罪惡為目的,進行社區參與、宣傳教育,由日常巡邏到截查搜身,以至扣留問話等。主動執法模式無疑更有效減低罪惡率,但就意味著警察會有更多與市民直接接觸的機會。在學術世界,警察研究其中一個延伸課題,就是警察執法與市民健康的關係。2017 年,醫學界權威雜誌「刺針」(The Lancet)便曾經出版論文,講述美國大規模監禁黑人,不單影響在囚人士的身心健康,也對在囚人士的家人和黑人社區構成龐大的精神壓力。可是,較少文獻研究警察截查市民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調查指,若市民被警方截查時受到不禮貌的言語對待,壓力反應會更嚴重。 圖片來源: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Michael McFarland 為首的團隊,研究了 3,435 個美國青少年的案例,再以迴歸分析方法,試圖確認警察截查和青年健康的關係。他們以文獻回顧,闡述了兩者潛在的因果關聯。首先,被警察截查的經驗會成為壓力源(stressor),害怕自己被當成罪犯,不單令青少年短期內感到心理壓力,也可能引致長期的慢性壓力,擔憂類似事件會再發生。另外,在美國被截查的青年大有可能是有色人種或者性小眾,被截查的經歷會加劇他們一直面對的社會壓力;若果在截查時,他們受到不禮貌的言語對待,壓力反應會更嚴重。於是,警察截查,可以先由心理健康(壓力增加),再到生理狀態(如 HPA 軸失調),再到行為模式轉變(多攝取高卡路理食物),一直影響到涉事人的健康。另外,在截查時的肢體接觸,也有一定機會直接引致青年受傷。

在迴歸分析模型中,他們嘗試以統計學方式控制一系列有可能影響健康的因素,例如當事人覺得整個截查過程合理與否,以及當事人經濟狀況、居住環境的治安情況、家庭狀況、種族及性別等。結果發現,警察截查的經驗和個人健康成顯著性負比,沒有被截查過的青年,比起有被截查經驗的年青人,有多於 41% 的累積概率表示自己身體健康。研究團隊把受訪者的背景再細分,發現有色人種面對警察截查後的健康反應,又會比白人來得嚴重,統計學的關聯性更顯著;截查過程感到不公,又會令青年的健康反應更大。

羅格斯大學犯罪學助理教授 Valerio Baćak 的團隊,也進行了類近的研究,同樣是結合問卷調查和迴歸分析方法,嘗試確認警察截查和個人健康的關係。而這次他用的研究數據更多,橫跨歐洲 26 國,逾 50,164 名受訪人。歐洲近年面對難民潮問題,各國警方加強打擊非法移民,警察也增加了截查工作。研究團隊會先問受訪人過去兩年有沒有被截查的經驗,如有的話,對該些經歷又是否滿意。研究團隊會要求填寫一些情緒和身理狀況,再以統計學方式控制一些個人背景和環境因素,如所在國家的經濟狀況及治安情況。最後,研究發現和 McFarland 團隊的發現相近,有被警察截查經驗的人,個人健康傾向較差,而如果截查經歷不如意,兩者的關聯性會更顯著。

當然,學界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梳理警察截查與個人健康的因果關係,以及以非西方社會的例子確認兩者的關聯性。但以上的研究提醒了我們,警察肆意截查市民,可能不會見血,但這種無形的暴力,同樣可以構成健康風險,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