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動盪,如何調節個人情緒?

A+A-
荷里活廣場內,市民觀看林鄭月娥在電視發表的講話。 圖片來源:路透社

看現場直播、追蹤新聞報道、寫評論、響應大小活動…… 無間斷的政治運動、一條又一條沉重的消息,有否令你感到焦慮、失落和不安?美國有大學調查發現,部分人的身心健康會因為政治因素而變差,甚至在社會間形成「集體病態」。我們要如何調整自己,以走得更遠?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道,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政治學家 Kevin Smith 和團隊近日在科學期刊 Plos One 發表報告,指出部分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交健康會受政治影響。研究審視 YouGov 在 2017 年 3 月、亦即是杜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兩個月,對 800 名美國人進行的調查,看人們是否認同,政治乃導致其健康變差的原因。最終統計得出:約 40% 受訪者認為政治使他們感到焦慮、20% 的人表示因而失眠、10% 的人生理健康變差,更有 4% 受訪者曾因政治問題產生自殺傾向。

「這會衍生一系列的問題,輕則影響社交關係,重則爆發移民潮。」Smith 說:「如果調查數字準確反映國家的實際情況,也就意味著一種因政治而生的『集體焦慮』,正在社會上蔓延。」若然要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持續關注社會動向,有何方法可作自我調整?心理健康專家有以下建議

限時閱讀

新聞資訊有如無底深潭,為避免一時間吸收大量訊息,看新聞時不妨設一個鬧鐘在旁,提醒自己要「有限度吸收」,以防愈看愈多。至於限時多久,則按個人而定,但大可從每小時 5 至 10 分鐘開始進行調整,直至找到最佳時間為止。

睡前零閱讀

睡前閱讀新聞,尤其是負面新聞,有機會導致你全晚變得精神緊張,繼而令睡眠質素下降或失眠。同為心理專家和性別治療師的 Traci Lowenthal 指,重大新聞不會在一夜過後便無人談論,隔天早上再看也不遲。

毋需時刻討論

跟朋友、同事和陌生人相處時,政治話題時有討論,甚至不得不談。但持續進行,或會令你心情愈見低落。要避免以上情況,可主動改變話題,談些快樂事、趣聞或閒話。

必要時不理世事

倘若認為自己所受影響過大,那麼請你暫時放下煩惱,做自己喜歡的事,稍為放鬆心情。醫護社工、Resilience Revolution: A Workbook for Staying Sane in an Insane World 一書作者 Julie Barthels 建議,在完全「不理世事」前,拜託一位值得信任的親友幫忙留意時事,可在發生了「不能不知」的事情時知會自己,以防錯過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