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在全球化下,成為南韓一個國際大都會,各地品牌、食店進駐,要買得洋貨、品嚐各國美食並不難。在金海,情況並不一樣,當地不如首爾五光十色、高級名牌商店林立,卻瀰漫著庶民的異國風情。
金海位於南韓東南面的慶尚南道,人口約 55 萬。走在當地舊市場,會看到泰式超級市場、越南咖啡店,以及緬甸、柬埔寨、印尼及烏茲別克餐館。當地在韓工人支援中心的負責人全正熙(音譯)說:「直到約 10 年前,只有一家中國餐館。」近年才因為政府政策,變得多樣化。
南韓政府由 2000 年代中期開始,與幾個東南亞及中亞國家達成協議,令公民更容易申請有嚴格期限的來韓工作簽證,以從事低技術工作。在此之前,大多數移民要不用非法途徑,要不就利用婚姻抵達該國。而且不少南韓農村婦女為躲避艱難生活,當上「過埠新娘」,為當地農場工人和其他體力勞動者提供結婚對象,結果卻出現遭受剝削及虐待等情況,令許多地方當局不再支持這種婚姻計劃。
全正熙指,獲得新工作許可證的目的,不僅減少從事勞動工作的勞動力短缺,還在於確保來韓工人得到一定權利及保護。「經濟學人」引述官方數據顯示,過去 10 年來,居住在該國的外國人數量翻了 1 倍,從 2009 年的 120 萬增加到 2018 年的 240 萬。
金海所在的慶尚南道是首都地區以外,外國居民最集中的地方。當地有 5% 以上人口不是韓國人,比其他行政道的外國人口更多,大多數為當地的汽車製造及造船業的小型供應商工作。在市場區不單有眾多異國情調的餐館,也有極多國際電話計劃及匯款商店,許多在週日亦會開放,以迎合外國工人的休息日。
在平日早上,來自亞洲其他地區的路人遠超過韓國人,這種情況在韓國其他地方較為罕見。一位店主說,他幾乎所有顧客都是外國人,而該店有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能以多種語言為客戶提供建議。該鎮還有一隊菲律賓足球隊,以及一個由「過埠新娘」經營的讀書會,每星期都會在支援中心開會。許多成員還在中心找到口譯員工作,幫助剛抵達的人適應新生活。
不過,新移民及原居民之間,似乎仍有些隔閡。全正熙說,最初多數當地人都擔心移民湧入。但現在有許多人會在支援中心當義工,不過始終帶有「家長式」作風。她說:「這裡有『大媽合唱團』,對待中心的工人,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即使是外國餐廳,也不會吸引很多韓國顧客。在當地咖啡店工作的 36 歲的菲律賓咖啡師說:「一些年輕的韓國人之所以來,是因為他們對(外國)食物感到好奇,但數量並不多。」即使她的丈夫是韓國人,其社交圈仍主要是其他移民婦女。她在 12 年前抵達金海,形容在該鎮的生活中,最好的事情就是能夠工作,將孩子送到當地學校讀書,而孩子能融入韓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