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千歌淚傾湖海,六劫情繋心田

A+A-
黎小田曾出演港台劇集「柏林週記」;圖為劇照。

香港資深音樂家黎小田先生逝世。黎小田年 73 歲,生平交遊廣闊,一生產量甚豐,計有電視主題曲插曲等共七百多首。

黎小田交遊廣闊,性情中人,雖然喜歡熱鬧,享樂主義至上,雖然他私下常說,他不是一個快樂的人。

藝術家往往要將內在壓抑隱藏的情感表達出來。正如詩大序所說的:「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想說的甚麼,就是主題。藝術家要說的,無非也是人性的情感,只不過他說得比常人動聽。

電影配樂是華人影視中最忽略的一環。本來電影除了有劇本和攝影,電影音樂是錦上添花的「守龍門」環節。再美好驚艷的蒙太奇,若配上一段天作之合的音樂,感染力可騰飛十倍。但這一切當然要視乎電影產業所在國家的觀眾品味水準。

黎小田晚年前致力於香港 TVB 為他開的每週音樂會節目。這樣的節目由籌劃、聯絡到綵排演出,工作量極大,壓力很沉重。雖然每週一次,錄影由中午十二時到午夜。但前幾天的聯絡人士要由黎小田先生做主力。

香港無綫電視對黎小田先生很好,為他提供了人生最後階段的舞台。但如此每週一次的演唱會,雖然在錄影廠舉行,對於年過古稀的黎小田,生理健康未免容易透支。

本來一位傑出的電影音樂家,晚年不必如此操勞。華語片近二十年傾向大製作,預算動不動億元。有許多電影,尤其文藝,非常適合黎小田來作曲。

但是大中華市場偏重所謂年輕人觀眾。一切以年輕為主:編導演與音樂編寫,都以年輕時尚青春為尊。如此則未免對一生憑經驗情感,一路豐富走來的專才如黎小田者,造成了某種的不公。

不要忘記,西方電影裡的配樂大師,如意大利的安尼奧摩利哥(Ennio Morricone)寫了六十年的電影音樂,今年 91 歲。摩利哥在為意大利電影「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寫配樂時 60 歲。遲至 4 年前,他還為塔倫天奴的一部黑色喜劇 The Hateful Eight 寫了配樂,當年他 87 歲。

音樂人愈老,累積的情感經驗萬水千山,見盡喜樂哀愁比年輕人更豐富。「星光伴我心」講意大利鄉鎮一個兒童從小迷上看電影,與一個放映員結下的友誼。長大後他學電影做了導演,想起童年時的那個戲院放映員的老朋友。在大愛黃昏中,他淒然回顧,他感悟到人生如戲、友情不朽的真諦。

這種電影題材需由中年的音樂家來寫,比年輕人更沉實穩重。黎小田先生的音樂風行神州大地,風行會所和卡拉 OK,足見並未因時間而所謂 Out 掉。

華語片大製作,若資深的香港音樂人如黎小田者,每年可以為兩至三齣華語片寫配樂,加上平時版稅收入,年入近一千萬元並非難事。

看電影影像而寫曲,總比每星期奔走於錄影廠、指揮樂隊、指導歌星唱歌,在生理上更輕鬆。如此一來,黎小田先生的音樂靈感當可更有深廣的發揮,他會成為香港的摩利哥或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或許他的生命會因此更在輕鬆享樂中而延續幾年。

但這個世界並無重頭開始的或然。千歌淚傾湖海,六劫情繋心田,音樂大師的靈魂從此歸繞天籟,願黎小田先生安眠在天國的忘憂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