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的正面作用

A+A-

毫無疑問,蚊是煩人的昆蟲,叮得人痕癢無比、在人耳邊發出滋擾的嗡嗡聲,更有機會傳播瘧疾、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登革熱等疾病。如果地球的蚊全都消失,大多數人應該會拍手叫好。不過,在人類眼中一無是處的蚊,原來於生態環境中與植物有互助作用。

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文章指出,如果蚊遭到大規模滅絕,會影響花粉傳播、生物質(Biomass)轉移甚至影響食物網。全球約有 3,500 種蚊,大多並非叮咬物種,當中會叮咬的,也只屬需要繁殖的雌蚊。

所有成蚊的基本食物為花蜜的植物糖及營養素,而牠們在尋找花蜜的過程中,會幫助傳播大量花粉。人類之所以難以察覺蚊的授粉現象,是因為牠們多數在黃昏時段採蜜,而人類的存在會干擾牠們的行動。在植物生長季節較短的北極,就需要利用大群飢餓的蚊以傳播花粉

除此之外,蚊子也吸收蚜蟲等吸食植物的昆蟲的排泄物「蜜露(honeydew)」,此物在一般環境下難以找到,但蚊可以透過蜜露中微生物所發出的氣味尋獲,甚至以喙撫掃螞蟻的觸角,誘使其反芻並吸食其蜜露。

至於蚊的幼蟲孑孓則靠進食藻類及微生物成長,同時亦為魚及鳥類的食物,因此蚊在水生物鏈中非常重要。若孑孓能夠長大成蚊,它將遠離水生棲息地並轉往陸地生態系統。及後,成蚊則成為鳥類、蝙蝠、青蛙及其他昆蟲的食物,再成為排泄物並腐化,透過微生物轉化為植物的營養素,完成另一項重要的生態循環功能。

當然,蚊仍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為人及動物帶來疾病。理想情況下,我們在保持其生態系統功能的同時,亦應減少其負擔的疾病。並非所有蚊的物種都會傳播病原體,昆蟲學家因而建議嘗試限制特定物種,或令蚊自身對病原體免疫,使其無法傳播病菌,這將保護人類,同時保持蚊的生態系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