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洗樓」能助工黨翻身?

A+A-
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帶同候選人 Hannah O’Neil(右)「洗樓」拜訪選民。 圖片來源:TOLGA AKMEN/AFP via Getty Images

「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此話放到大英帝國,同樣行得通。英國國會大選在即, 保守黨固然出盡法寶,務求守住執政地位。不過「經濟學人」報道,工黨有機會搶佔部分地盤,靠的卻是至為傳統的「洗樓」大法。在這個連種票都用社交媒體的年代,黨員仍用拍門方式,與遊離選民促膝長談,或在支持者的門窗貼海報。

聽著有點不可思議,畢竟這種「古法」費事失時,耗用大量人手好幾星期。加上冬季晝短夜長,下午 4 時天色便暗,時間更是緊迫。若然整天滂沱大雨,又濕又冷地逐家拜訪,更是苦不堪言。戶主開門歡迎倒好,有時卻要吃閉門羮甚至被狗嚇。最近警方更向候選人發放指引,提醒他們拉票時如何確保人身安全。

既然如此,為何英國政客如今還在「洗樓」?某程度是此舉有助「摸透」選區的溫度,辨識值得下回再訪的支持者,把自己拒之門外的人則從名單剔除。在現代科技的配合下,拉票者透過 Minivan Touch 等應用程式,可將每戶的反應輸入中央資料庫,在選舉日確保「鐵票」真會前往票站,並盡最後努力遊說「潛力股」。

更重要的是,拉票迫使政客直視選民,把對方看成獨立的一個人,而非像「沃金頓人」(Workington Man)這種刻板分類。前保守黨新星 Sam Gyimah 深諳此道。他放棄在東薩里(East Surrey)穩奪議席的機會,改為代表自由民主黨,在勝算甚微的肯辛頓(Kensington)出戰,策略之一就是與競選團隊積極「洗樓」。

轉黨轉區的
Sam Gyimah 在大選前積極上門拉票。 圖片來源:Sam Gyimah/Twiiter

由於在肯辛頓,滿是既反對脫歐亦討厭工黨黨魁郝爾彬的富人,Gyimah 為了「把遊離選民收歸門下」,大花時間與他們聊天「吹風」,助選者見他出門甚久,一度憂慮是否遭人綁架。此番苦功換來重大成果 —— 當前保守黨部長兼金主 Tim Sainsbury 爵士打開家門看到他,便決定為他背書,並送上一張大支票。

Gyimah 指出,自民黨擁有 12 萬名黨員,4 分 3 人從 2015 年入黨,他們比以往的黨員要年輕,因脫歐而大受打擊。該黨在民調的支持率,更是 2017 年大選時的兩倍。但縱觀全國,大選始終是保守黨和工黨之爭,何者在老派政治上做得較好?最直接的答案,是處於反對陣形的工黨。

「經濟學人」分析,工黨坐擁 54 萬黨員,遠多於保守黨的 16 萬人,其青年組織 Momentum 更有一批「衛兵(Praetorian Guard)」,能大舉入侵邊緣選區,為競選活動推波助瀾。Momentum 的「斬首」戰略針對少數坐擁大多數鐵票、包括首相約翰遜在內的保守黨高層,並以此戰略自豪。

此外,工黨比保守黨更加慎重挑選每區的候選人。雖然以往各黨均會空降候選人到穩勝的選區,卻沒有哪黨會像新工黨那樣,把原來在櫻草丘(Primrose Hill)的文禮彬(David Miliband)和文立彬(Edward Miliband)這對兄弟,分別派至南希爾茲(South Shields)和唐卡斯特(Doncaster)。

事實上,更受困擾的是保守黨。其一是保守黨人集中於南部,工黨成員則較為分散,在野人士亦加強了保守黨員乃「脫節的勢利小人」這個形象。由郝爾彬率領的工黨,曾青睞像 Angela Rayner 和 Lisa Nandy 這樣深具本地血統的候選人,多於擁有牛津大學哲學、政治或經濟學位的人。在英國北部,本土根源較為重要,而當地的區域性特徵,比東南部更為明顯。

工黨亦比保守黨更致力保留街頭政治,雙方過往在北部的政治集會 Durham Miners’ Gala 和 Northumberland Pageant 常打對台,前者至今猶在,後者卻不復再,工黨還創立一個 3 英鎊的支持者級別以壯大組織。就連網絡動員,工黨亦較聰明。前年大選,保守黨委員會請支持者坐巴士以瞄準目標選區,結果惹上一身蟻。相反,工黨使用免費的拼車手機 app。

現在保守黨於全國民調仍遙遙領先,亦有跡象顯示將於北方取得勝利,對取得議會大多數相當重要。「經濟學人」專欄作家 Adrian Wooldridge 發現,實現脫歐的保守黨得到大量支持,對郝爾彬則懷有極大敵意。有教師表示:「我是溫和的工黨支持者,所以我會投票給自民黨。」工黨能否藉擅長的陣地戰,挫敗愈發穩操勝劵的保守黨,恐要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