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創公司,能突破日本創新技術窘境?

A+A-
Preferred Networks 以機械人測試軟件。 圖片來源:PreferredNet/Facebook

因過於著重硬件,日本近 20 年來在科技競賽中落後,有新起人工智能公司就希望改變劣況Preferred Networks 工程團隊正進行無人駕駛及診斷癌症等人工智能項目,聯合創辦人岡野原大輔表示,他們的軟件可助機械人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該軟件設計能否改變日本現況?

日本曾是顛覆性創新技術的領導者,為世界提供袖珍計數機、Walkman 及 LED 燈,但此後就在創新競賽中遠遠落後。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一項研究發現,日本公司如索尼(Sony) 及東芝(Toshiba)在 2000 年前後仍能保持領先,但此後就大大落後於蘋果(Apple)和三星(Samsung)等行業領導者。

裹足不前

麥肯錫高級合夥人野中賢治表示,在 8、90 年代,日本公司以使消費類技術產品更輕更薄而聞名,但隨後市場發生了變化,「超級工程」硬件產品需求較以往少。野中認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技術下,軟件變得更加重要。他說:「要成功創新,就必須與客戶保持親密關係,了解顧客需要,這一點日本與美國相距甚遠,在文化上也與中國相距甚遠。初創群體在日本非常受限,每個人都只想去大型企業。」

專家同時將創新能力下降,歸咎於日本單一種族的工作文化及避險的融資體系,抑制創新能力。靜岡縣立大學管理與信息學院院長兼教授竹下誠二郎指出,日本擅長對現有技術進行大改進,以更輕鬆地進行大量生產,但並非全然創新。例如 Sony 在 1979 年推出 Walkman,當時卡式磁帶技術已經存在十多年。

初創公司解決方案

豐田汽車榮譽會長豐田章一郎觀賞軟件如何令機械人執行任務。 圖片來源:PreferredNetJP/Twitter

岡野原認為,人才多樣性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他的公司擁有大約 270 名員工,其中約 10% 是外國人,公司建議員工在辦公室及 Slack 上使用英語,並聘請翻譯協助溝通。「我們需要擴大多樣性,以思考或採納更多新的、更具革命性的想法。」

日本初創企業面臨的另一障礙,是苦無強大投資者注資。像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兼為技術投資者,但他 1,000 億美元的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卻未投資任何日本初創公司。岡野原形容日本的技術環境「非常具挑戰性」,更指「與中國這樣的地方相比,機會不多。」

但他的公司引來另一間日本大公司豐田(Toyota)汽車注資,於 2014 年首次合作進行聯合研發。自 2015 年以來,豐田已向公司投資超過 110 億日元,也是豐田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之一,對象主要是 Preferred Networks 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模仿人類神經網絡在處理數據時的工作模式,令電腦可以通過實例來學習,識別特定圖型(Pattern recognition),從而推動豐田本身的人工智能、機械人和無人駕駛技術等項目。至於 Preferred Networks 的機械人,均是由豐田製造,兩者互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