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真空:教會組義工抓捕黑警

A+A-
一名剛注射完毒品的癮君子正逃離一名追捕的「警察」。 圖片來源:Joshua McDonald/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治安真空(Security Vacuum)是犯罪學其中一個特別議題,當一些失敗國家,政府因為天災人禍,而沒有能力提供正常警察服務;又或者因為貪污腐敗而令紀律部隊認受性破產,就會出現治安真空,人們不能透過法制懲治罪惡,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會投靠地方軍閥,甚或極端主義組織如阿富汗的塔利班,令局勢更加惡化。可是,澳洲國立大學的特聘榮譽教授 John Braithwaite 和博士生 Naing Ko Ko 今年在犯罪學期刊 Policing and Society 發表文章,透過緬甸克欽邦(Kachin State)浸信會抓捕毒販和涉毒警員的例子,呈現出另一種治安真空、人民自救的想像。

克欽邦位於緬甸東北部,東部毗連雲南,北部連接西藏,種族十分多元,國內有多個少數民族,當中人口最多是克欽族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而非緬甸主流相信的佛教。克欽族多年來尋求更大的自治權,當緬甸保守派僧侶希望把佛教定為緬甸國教,一班武裝分子便於 1961 年成立克欽獨立組織(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sation),令緬甸北部一度陷入長期內亂,直至 1994 年克欽獨立組織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定,克欽獨立組織實際控制部分克欽邦領土。可是,2011 年雙方談判再度破裂,克欽獨立組織希望至少在聯邦制框架下,享有全面自治權,於是再次爆發衝突,至今造成逾十萬名難民

現時,隸屬於緬甸政府的警察部隊名義上依然在克欽族運作,但由於他們大多不是克欽族人,當地居民大多並不信任正規警隊。除了種族原因,當地警察販毒問題也十分嚴重。克欽邦接近惡名昭著的金三角地區,1994 年的停火協議,默許某些軍閥對地方的控制權,反而鼓勵了他們進行更多非法勾當。當地人的吸毒問題也因此十分嚴重,克欽邦自 1972 年起,有超過 3 萬人因內戰喪生,但因濫藥而死的人更高達 5 萬人。近年,克欽獨立組織由保守的浸信會教徒領導,大力禁毒,在所控制地區抓捕毒販,並大量興建戒毒中心。

一群被關在 Pat Ja San 戒毒中心的吸毒者。 圖片來源:Joshua McDonald/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這連帶克欽邦其餘地區的浸信教會也積極參與禁毒工作。克欽浸信會大會(Kachin Baptist Convention)現時更有 40 萬信徒,他們在 2014 年,發起名為 Pat Ja San 的禁毒聯盟,他們在每條村落招攬 10 至 15 名義工,最終聚集 5 萬名教民。教民會巡邏各大小農地,如有發現罌粟田,會勸說農民改種別的東西,農民同意的話,他們會銷毀農作物。他們也會接觸吸毒者和販毒者,通常會先勸告,再三勸告不成,就會「拘捕」對方,帶到設防的戒毒中心,全邦大概有 80 座,多數由成功戒毒的人士自願營運。單是 2014 年,就有約 3,000 人被勸告成功,在自願情況下戒毒,另有 1,450 人被「拘捕」。

初時,政府和警方游說教會取消計劃,認為他們明顯僭越警隊的工作,但教會不滿警隊庸碌無能,執意進行。大多數教民義工的裝備,就只有長木棍,他們會身穿制服作辨識。在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能夠和平完成工作,因為他們熟知當地社群,很多被捕人本來就是他們親友,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得到克欽獨立組織組織支持,當地不少黑幫也不敢惹麻煩。當然,他們有時也要應付悍匪,更有義工被槍傷,部分悍匪更加是當地警察和軍人。他們能夠用的方法,包括了放蛇,然後在對方鬆懈時以人海戰術,以幾十人甚至一百人包圍拆家,迫使對方就犯。如果知道對方是警察的話,他們行動時甚至會帶同記者,拍下證據,令對方礙於群眾壓力而屈服。

Pat Ja San 計劃中,頭 16 個月,就有超過 80 名涉毒黑警,大部分事後會鋃鐺入獄,到今年,相信被捕的涉毒黑警數以百計。而由於教民的努力,以及群眾的壓力,克欽邦警隊也被迫更積極打擊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