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被認為是造成社會恐慌與重大危機的主因,暢銷書作者塔雷伯(Nassim Taleb)將之稱為「黑天鵝效應」,泛指所有不可預測、衝擊力強大且會帶來一連串負面連鎖反應的事件,例如 911、金融海嘯以及杜林普當選。
對一個正常人來說,天鵝就應該是白的,沒有人喜歡黑天鵝。換句話說,社會追求的是可預測性與穩定。美國馬里蘭大學經濟系教授 Nuno Limão 的研究指出,貿易政策中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會形成一道貿易障礙;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生產力、創新和企業家計劃研究人員 Nicholas Bloom 則是從各種管道研究並發現,不確定性不僅是經濟衰退的肇因,往往也是後果。
不過,就在這個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不確定性」的負面效應是否真的會帶來下一次的全球經濟衰退與大規模裁員?這恐怕更類似於一個心理學問題。
1961 年,前途無量的年輕經濟學家艾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賽局。在這場博奕中,他準備了兩個桶,裡面各裝一百顆球。一號桶裡的黑、紅色球各半,二號桶裡兩種色球的數量不明。玩家只要能從其中一個桶子裡撈出紅色球,就能獲得一百美元的報酬。
問題來了,你該選擇一號或二號桶子下手?
大多數人都偏好一號桶子。原因很簡單,「至少我知道這裡面有一半的機率是紅色,二號桶是個混沌未知狀態」、「搞不好莊家為了要贏在二號桶裡放滿了黑球呢!」
事實上,就機率而言,一號桶贏得大獎的機率並不會高於二號桶,但人們天生的本能反應就是會去搜尋大量的訊息讓自己安心。說穿了,這不過是人類天生對未知風險的排斥與厭惡,更進一步說,這是一種自我說服的非理性思考模式所產生出的偏執謬誤。
更有趣的是,大眾面臨不確定時的反應是恐慌,但企業面臨不確定性時就會非常重視靈活性。花旗集團經濟學家 Benjamin Nabarro 和 Christian Schulz,在英國財政研究所「綠色預算」報告中,提出一道頗有意思的主張。
他們推測,有鑑於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盤旋不去,企業增聘員工而非砸錢做重大投資決定,以滿足其提升靈活性的渴望。這是一種擴大產出的做法,不必採取任何無法翻盤的行動。這對就業是好消息;對企業投資與生產力卻是壞消息。
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確定性會鼓勵探索式的投資計劃:你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因此會試圖確保自己在每一種可能的未來情境中搶佔一席地位。舉例來說,某一個大國的政府或許會認真看待氣候變遷,光是這道可能性就會鼓勵相關的低碳技術研發工程前仆後繼上馬。
在英國,雖說經濟至今尚未步入衰退階段,民間企業投資卻明顯蕭條。事實上,很難找到足以相提並論的事例證明,微不足道的投資會伴隨經濟增長而來。因為不確定性往往會抑制投資,但其實不確定性並非總是障礙。
所以,並非所有的黑天鵝都會抑制投資。不過,要是說未來真有一種保證讓所有事情從此擱置的情境,那肯定就是:一道可能造成重大後果的決定被無限期延宕。假如這句話讓你憶起甚麼國際大事,許多人也剛好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