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尋機票酒店、下載檔案或為手機電腦系統進行更新時,總會有一條進度條告知你運行的程序。它最基本的功用是讓你對所需時間有預算,亦確保程序正順利運行。看見進度條,會有一種幕後正在運作的印象,使人感覺良好。
即使並不影響結果,我們都比較喜歡看到工作的運作狀態。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副教授 Ryan Buell 就研究我們如何看待能看見的工作過程。例如有些餐廳標榜開放式廚房,顧客可以看到廚師工作。研究發現,相對於隱閉的廚房,食客看到準備食物的工序,對相同的食物評價要高 22%。
看到準備的過程,會使我們更喜歡最後的產品,這種影響在數碼世界亦存在。Buell 就發現搜索引擎的工作愈透明,人們愈認為搜尋結果的質素高。比較網站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會在收集航班和酒店資料時,告訴用戶正在搜索哪些網站;保險比較網站更會在進行搜索期間以實時方式更新屏幕上顯示的價格。
儘管大多數人對網站的幕後運作都只有抽象的認知,但這些實時標示卻提供了一種「工作」正在完成的感覺。Buell 的研究顯示,客戶喜歡這種開放式做法,他稱之為「營運透明度」。相對於保持不透明的網站,無論實際結果是否更好,消費者都會給予「顯示自己正在工作」的平台更高評價。
但這種「努力工作」未必是真實的。搜索工作可以在幾分之一秒內搜索成千上萬個站點,實際上也沒有人為這項工作付出汗水。然而,如果我們看到平台投入了明顯的「努力」,仍然會影響我們的評價,因為我們看到結果產生的方式,就像看著廚師站在廚房準備食材和烹調食物一樣。Buell 將此稱為「勞動幻覺(labour illusion)」。
與這些比較平台相似的是電腦上的進度條,其功用是交待預計完成時間,當中的進度可能時快時慢,令人困惑。最為人熟悉的是顯示上下載的進度條,通常根據過去幾分鐘的平均上傳或下載速度來估算剩餘時間。性能不同的電腦安裝軟件速度不同,然而進度條可能只基於平均性能來估算。「延遲回應:從古代世界到即時世界的等待的藝術(Delayed Response: The Art of Waiting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Instant World)」一書作者 Jason Farman 就表示,他與設計師討論進度條的創新時,他們稱其嘗試創造的是體驗,而不是表示準確時間。
進度條使人痛苦的,在於其停滯時間。設計師仔細考量如何表示停頓以操控使用者的痛苦體驗。Facebook 基於用戶行為數據,重新設計了其應用程式中的加載動畫。他們注意到以前的自定義動畫(從左到右三行遞增以顯示進度),使用戶將緩慢的服務與 Facebook 連繫;但使用旋轉輪的話,用戶則傾向歸咎於設備或互聯網,因為這是它們顯示進度的通用標誌。
旋轉輪也是網絡視頻播放器中常用的緩衝表示方法,雖然它通常只出現幾秒鐘,但每一秒鐘都非常重要。20% 觀眾會在 5 秒鐘的緩衝時間退出;10 秒後,將有 50% 離開;而 20 秒後更會上升至 70%。
複雜的搜索,例如由旅行網站進行的搜索,需時的確可能較長。隨著貨幣匯率的波動,他們必須不斷更新結果,而陳舊的酒店和航空公司網頁亦會降低速度。動態定價之下,價格隨著需求的上升和下降而更新,亦使事情變得更複雜。沒有 Google 的可用資源,小型網站的搜索時間顯著較長。
在搜尋的空檔時間,公司可能會在其中加插廣告,增加收入。但 Buell 的調查發現,許多網站並沒有使用這種方法,畢竟搜尋結果的質素才是最重要的。Buell 說:「你無法想像 Google 會降低服務速度並向你展示其工作,Google 不需要這樣做。他們會不斷地在互聯網上搜尋,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為你顯示結果。」
此外,結果的質量也會改變「營運透明度」的功效。如果結果差劣,營運透明度有可能適得其反,強化用戶的差勁體驗。Buell 曾建立一個虛假的網上約會網站,並掌控了匹配個人資料的質量。在展示結果前,他向用戶展示年齡、身高、興趣愛好、個性等方面的匹配方式。
但是顯示工作過程後,對於不滿意的匹配結果,用戶的評價差上加差。也許該網站如此「努力工作」,也只能找到這些匹配結果,使人感覺其質素很低;或者用戶期望在他們「努力工作」後,可以產生更好的結果。有所期望,反而讓用戶更為失望。「勞動幻覺」是提升用戶評價的小把戲,產品和服務的結果才是留住顧客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