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電話勿丟,可轉送給兒童

A+A-

大多數人覺得科技不利於兒童發展,甚至有可能損害他們的學習能力,但生於這個世代,孩子無可避免會接觸智能電話甚至更先進的設備。有專家認為,可以讓家中無用的舊電子設備作為兒童的啟蒙,教導他們善用科技。

澳洲新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學前兒童教育講師 Jo Bird 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指出,兒童透過舊電子設備,例如電話聽筒或已經失效的舊手提電腦,可以培養更好的習慣。她發現不少教育中心都設有可以讓兒童模仿成年人日常生活的遊戲空間,模擬大人的日常之餘,還會讓孩子玩手機、電腦、iPad、EFTPOS 電子收款機器等設備。

Facebook 迷

Bird 在兩間幼年教育中心觀察 4 歲和 5 歲兒童的課堂,發現他們使用科技產品的方式別具想像力。例如 4 歲的 Maddie 摸擬拍下導師的舞蹈,並打算發佈到 Facebook。她了解上載的一切步驟,但以往只看過母親發帖,從未親自試過。

4 歲的 Jack 用紙皮箱做了一部「攝錄機」,假裝拍攝其他小朋友,更製造了一個「屏幕」以觀看拍下的影像。一位教員指她 2 歲的孩子知道工作電話及個人電話之間的區別,並會以不同的語調佯裝對話。Bird 亦發現,當孩子要離開或玩耍之前,會將電話放在口袋或手提包裡,更有孩子說:「我出門不能沒有電話!」

練習及假裝

兒童的模仿遊戲,建基於看到大人用電子設備做「大人的事情」,於是在遊戲中重現他們的做法。幼兒教育者可利用此遊戲幫助兒童理解複雜的概念及情況,教會他們有用的生活知識,例如應如何及於何時使用手機。

在上述 Facebook 案例中,Bird 建議教員可以與 Maddie 討論拍攝他人影片及發佈到 Facebook 之前,應否先獲得許可。他們可以先向兒童提問,例如:「如果有人拍下你跳舞的影片,然後發佈到 Facebook,你會有何感覺?」

Bird 亦發現,當他們模擬在餐廳時,有孩子直接點明:「在桌上不可以使用任何電子屏幕!」然後他們會磋商例外情況,如收到重要電話,或需要查找有助討論的資料等。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以表現出對社交互動的理解。

她強調,通過先作出詢問再為孩子拍照或拍片、先向孩子展示所拍影像才與他人分享,以及在孩子講話時不盯著屏幕並專心聆聽等做法,可以建立他們使用科技時的正確行為模式。所以在丟掉損壞的手提電腦或舊手機之前,不妨考慮捐贈予幼兒中心,或者送給自己的孩子。